这本书淘回来搁置在书架上很久,每次要给小女阅读,都被她抢走放回,原因是她坚持要听桑达克的《野兽国》,可怕的野兽令她兴致勃勃。 阅读《大提琴之树》是在一个睡前幽暗的灯光下,孩子们钻进被窝,一同依偎着我,就像在篝火旁等待听一个悠远而漫长的故事般,异常安静。
封面中的小男孩走在森林里,活灵活现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似真的听见了小斑鸠的初啼。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一把大提琴。
一个人类的小娃娃躺在琴箱里,他睡着了。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要和音乐建立连接,远古时代,人类表达情感最初的方式就是唱歌和跳舞。孩子在妈妈腹中就有感受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伴随孩子一生,她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小“我”就跟着爷爷在森林里走,看着爷爷养育森林里的树,“我”对森林的感情就像爷爷一样深厚。
爸爸是一位手工艺人,他用各种各样的树木制作小提琴和大提琴。他每天就这样安静的工作着,把爷爷养育起来的树木用心的做成乐器。
爸爸把一把做好的大提琴送到大提琴演奏家帕布洛先生的家里。前一晚,直到深夜他还在反复确认音色。
帕布洛先生拿着爸爸做的大提琴,从低音到高音,先是慢慢的,然后快速的拉了起来。帕布洛先生情难自禁的抱住了爸爸,他听到了森林的述说。爸爸做了一把好琴,大提琴演奏家帕布洛先生会带着这森林的声音去全国各地演奏。这种演奏就是对音乐、自然和美的传播。
作者笔锋一转,又开始以“我”的身份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夏天森林很安静,但不会寂寞,因为有美丽的风景,阳光雨露,还有小斑鸠的初啼。有着我对爷爷的思念和回忆。这也是爸爸和帕布洛先生敬畏的自然之美。爸爸日复一日的做乐器,帕布洛先生日复一日的演奏,他们专注的做着这样的工作,传递森林朴素、深沉、宏大、宽容的感情。传递着真善美。
帕布洛先生邀请我去听他的大提琴演奏。演奏家弹出美妙音符,木制琴的音色又与之交相呼应。一把好乐器对演奏家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更出色的展示演奏者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更到位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一起闭起眼睛享受帕布洛先生演奏的巴赫吧!
音乐超越时间,把大家连接到了一起。
秋天的森林很喧闹,叶子起舞,喜鹊鸣叫,果实落了一地。不久,森林一下子沉寂下来。就如同我们的生活,随着四季的变换,深秋时节的我们也跟着沉寂了下来。
冬天到了,“我” 走进森林找装饰冷杉的果实。
“我”一直走到了森林尽头,出现了一片明亮的雪原。我坐在一个树桩上,数着年轮。
“我”寻觅着树木的过去和未来。过去它在森林里的“经历”,在被砍倒后的未来都“唱了出来”。“我”是如此细腻而感性的一个孩子。在“我”的世界里,大提琴、森林、和树木就是生活的全部。它们与“我”相互缠绕,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我”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并不急于回家,独自沉浸在森林的怀抱。巍峨高大的树木群直通云霄,漫天风雪中仍有浓浓的光护着“我”。
伐木的男人们把“我”送回家,爸爸默默的抱住了我。
爸爸为“我”做了一把大提琴,他能看透“我”的心,我的心被大提琴夺走了。
“我”心中的期待:听到磨大提琴面板的声音,都迫不及待要摸一摸还没有做好的琴。就像我们小时候,得到父母许诺后的期盼心情。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都栩栩如生。
终于到了最后一次给大提琴涂清漆的日子。我的大提琴,是一种像红茶一样透明的暖暖的颜色。此时,这把大提琴已经是“我”的情感物了,内心对大提琴散发出的喜爱和兴趣,令“我”心潮澎湃。
记忆中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拉响琴弦的那一天。我被一粒粒音符迷住了,好像变成了一把大提琴。“我”对大提琴的痴迷在孩提时代就种下了,它会永远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拉大提琴的时候,爸爸,帕布洛先生,斑鸠的初啼,小溪的流水声都会出现在“我”的琴声里。“我”教孩子拉大提琴,说明“我”想让更多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拉大提琴,体悟生命的本真,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大提琴之树》语言生动活泼,情感细腻,绘图非常有感染力。不像是在为文字绘图,反倒是像文字在为画作诉说一般。看过作者简介才知,她是一位画家。擅长以丰富的光影切换和色彩的各种变奏,为文字故事传达出令人惊叹的氛围感染力。绘图确实令人惊叹。从中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一把琴的制作过程,拉琴的非凡意义,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让心灵空间更为宁静。“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培养一个优秀青年,更需要我们从小注重美育教育。一个善良有情的孩子,会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强大。这是非常温暖的一部作品,适合给孩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