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我的所在单位解体后走进了培智学校的大门。踏上讲台,我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淌着鼻涕流着口水行动木纳的低智商孩子,一缕缕、一丝丝苦涩止不住从心底往上涌。金子一样的青春时光就在上课、备课、训练、批作业等处理琐琐碎碎的班务中流淌而过。一想起这样的生活将伴我到白头,我就烦躁、不安、焦虑。但我是一名教师,所有的目光都关注着我,学校和家长都期待着我用最先进最科学的理念来开发孩子的智力。我没有退路但也不求上进,工作的日子就像闹钟一样一圈一圈地走掉了。然而彻底触动我心灵的竟是一件小事。那是我病休在家的时候,学生刘帅,宋健给我发来了短信:“老师,我想你。”“老师,你快点回来吧。”“老师,我不再惹你生气了。你什么时候回来?”顿时,我的泪水止不住在眼框里打转,孩子,多好的孩子,难道我还能嫌弃这群傻得可爱的孩子吗?既来之,则安之,而奋之吧。
渐渐地我喜欢上这特殊的讲台了。每天早上,我都以甜甜的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用温柔、亲切的话语和他们交谈。看到有的女生头发乱了,就轻轻地帮她梳理;看到有的男孩子指甲长了,就细细地帮他修剪;每天中午都要照看学生吃饭;每次课间都领着学生上厕所;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看起来很平常,可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一举一动倾注了全部的爱。时间长了便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师生间的情感便建立了起来。
低年级弱智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比正常儿童迟缓,在家又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行为上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不同程度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我班学生:好动、爱哭闹、自言自语、胡乱说话、任性发脾气不听管教、乱动东西,都无法进行常规教学。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给了我低年级的班主任以相当大的考验。想要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作为班主任就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控制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一般来说,每个弱儿都各具特色,结合我班的学生来说吧!多动症是弱儿常见的症状,他们自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郭天意便是其中之一,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有自残行为,而且经常发出怪声,手舞足蹈的刻板行为。语言仅限于“爸爸,妈妈,拜拜”几个词。上课坐不住,刚来时一节课要进出10多次,铅笔本子到处乱扔,很难进行教学。
我觉得首先对其进行常规教育,如:知道上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等,然后让他把小手背在身后,能坐住1分钟。他能基本给予配合,但1分钟之后便要下地走动。老师看住时间,做到后,马上为他鼓掌并表扬:郭天意,你真棒,你今天表现得真好,老师喜欢你!这样重复训练了一周,效果不错。由原来坐住1~2分钟,后来增加到了5分钟。这时,我开始将他发怪声的习惯进行改善。例如,我会把书上的字词,小儿歌等读给他,让他听一遍儿歌后(大约5分钟),我会让他到前面来和同学们做律动,这时郭天意会非常高兴,老师再奖励一块他爱吃的饼干,他愿意配合了,这样反复训练了两周。由于郭天意喜欢玩弄东西,所以我会在训练之后,让他进行一些活动。如让他玩玩具、捏橡皮泥等,使他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样我又训练了两周之后,我惊奇的发现,郭天意的进步很快,可以坚持坐住20分钟了,而且有时候竟然能不发怪声了!
这时候,我开始训练他说话。在课上我拉着他的手教常用的字、词,起先他就是笑嘻嘻的看着,没有学的意向。可是我每天坚持训练,后来时间长了,发现他也慢慢跟我读生字了,虽然只有口形,但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效果。现在他能跟着老师数10个数,还能说出“吃饭、尿”。有时上课时能拿出笔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乱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由原来的不听任何人的指令,现在可以听懂老师的语言;由最初只能做1分钟到现在的将近20分钟,而且发怪声的症状大大缓解了,有时自己玩的时候可以10分钟左右不发怪声了。情感也好了许多。当你抱抱他的时候,说老师最喜欢他这类的话时,他会很高兴,会笑,似乎好像是听懂了似的。可以说效果非常不错,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好动、不太爱写字的习惯还应该继续去努力帮其改进。相信一段时间后,郭天意同学还会有更大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