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杂文《隐士》中提及“十彪五虎”,我觉得这词很彪悍去查了下。
原来,鲁迅是将“五虎五彪”误写成了“十彪五虎”。但他应该是故意这样用的,意在对伪隐士虚伪性的批判。
历史原型“五虎五彪”的含义
“五虎五彪”是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集团的核心成员,分属两个群体:
“五虎”:指依附魏忠贤的文臣官僚,包括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
“五彪”:指武职官员中的党羽,包括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
这一群体以残害忠良、把持朝政著称,是明末政治腐败的象征。鲁迅在《隐士》中提及这一历史名词,意在借古讽今,影射当时社会中权力集团的虚伪与暴虐。
鲁迅误写的可能原因,我的觉得记忆偏差的可能性并不大,将“五虎五彪”误写为“十彪五虎”,可能通过数字的叠加强化讽刺效果,暗示当时社会中的权力集团规模更大、危害更深。
另外,“虎”与“彪”在鲁迅作品中常作为象征:
“虎”的刚猛与批判:鲁迅以“狮虎鹰隼”比喻战斗精神,强调对旧世界的反抗。
“彪”的异类性:俗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暗含对异端或反叛者的关注,与鲁迅对“孤独者”魏连殳等形象的塑造相呼应。
--文盲猫读书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