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晚上刷蝴蝶号的时候,发现博君一笑明显在推流。

在这风口浪尖时,欲盖弥彰之心昭然若揭。

真相从来都是稀缺品。

奥勒留“所见皆视角”在算法时代演变为 “所见皆推送” ,当柏拉图洞穴寓言中的火光被LED屏取代,囚徒甚至丧失转身欲望而毫无知觉。

传统媒体时代“欲盖弥彰”需物理遮蔽(如拆毁实验室),而算法时代通过视觉替代实现更高效的掩盖:用明星离婚覆盖矿难报道,用“胡萝卜营养学”覆盖雷达技术,本质都是将“不可见”包装为“不想你看”。

当诗人看见佛/屎的差异实为内心投射,算法正系统性放大这种投射——

偏好川菜者被推送“广东菜寡淡”视频,强化地域偏见;

低学历群体接收“读书无用论”内容,形成阶层认知闭环。

“我们不是我们所想的,而是我们所认为别人是什么”在此沦为算法编程的认知指令

我们从“信息茧房”到“视觉监狱”

当某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平台以“内容敏感性”为由限流调查报道,转而推送“科学家日常生活”的温馨视频(如所述“让用户看到模仿行为”),将系统性安全漏洞转化为个体形象公关。

公众所见“负责任的科研团队”实为算法筛选的视觉代偿,真相如同被拆除的实验室般物理消失(原)。

算法时代的“视觉殖民”——我们看见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见的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能看到,或者说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大数据推送将这一认知陷阱系统化:平台通过操控信息可见性,使公众成为“被设计的观看者”。当视觉内容被算法赋权为“现实”本身,真相便被简化为流量分配问题。

大数据推送下我们对算法霸权下的认知操控与社会失焦感到无声的愤怒。 大数据推送的“欲盖弥彰”,本质是技术异化对人的殖民:它以关怀之名制造垃圾,以自由之名禁锢认知,以效率之名掩盖真相。唯有打破流量至上的迷思,让技术回归工具属性,公众注意力方能从“精致的牢笼”解放,重新聚焦于照亮现实的真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