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笑杂悲叹,此论轼久持

    苏轼在杭州的任职期间,游山玩水,纵情高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处理蝗灾,疏浚盐渠等官场事务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背后,是他对现时局演变方向的不安和忧伤。他深忧百姓的疾苦,所以以戏谑的方式写下了一首首间接抨击朝廷当权派的诗。

          经历了一场王安石变法,朝廷上那些厌恶变法的大臣都选择了沉默,姑且把意见埋在心里,明哲保身。只有苏轼,当他看到百姓因为这场变法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他这不够圆滑,直率的性格促使他站了出来,以诗歌的方式来抒发感慨,讽刺当权派。可想而知,这些诗歌不久便传到了当权派手里,虽然这些诗并没有直接地批评讽刺,可这些诗还是如蚊虫叮咬般让当权派难受。比如,有一首诗中,苏轼写农民在吃笋,他说竹笋很好吃,就是没有盐味,因为“尔来三月食无盐”。你想,当权派看到这三月食无盐的字眼还不得暴跳如雷。


      中国历来讲究为人处世要中道而行,苏辙做到了,所以平安无事。而苏轼太率真,这种性格必然会给他招致麻烦。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