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带孩子两天半,时间好像过得是慢了那么一点点,但也给了我更多仔细去感受去体味的机会。
昨天早晨有老公煮的粥和鸡蛋,到中午,二楼工作室的妍心和晓艾说在家一起吃饭,让她俩帮我看住小7,用最快速的时间冰箱里面扒拉扒拉,找到了一块鸭肉做了啤酒鸭,豆角和茄子切成长条用肉末炒了做酱浇在上面蒸熟,再用花椒热油一浇变成了非常好吃的清蒸时蔬。
饭菜摆上桌的时候,心里泛起一股想要庆祝一下的念头,于是开了一瓶香槟酒,三只高脚杯清脆相碰,象征着我的新生活的又一次开启。
三盘菜很快就吃得精光,她们俩纷纷表示普通蔬菜都能被我做得这么好吃,我看向餐桌旁书架最高那一层,示意妍心取下了一个红色封皮的证书,得意地就等着她发出“哇”的一声赞叹了。
那是我曾经参加 中华美食厨艺大赛 业余组的冠军证书,当年给我颁奖的是香港的戴龙,周星驰的电影<食神>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可惜,我承认,在生活上我就是太懒了,惰性重的很。有我妈在、我婆婆在,我就没下过厨,有的吃就行,现在她们都走了,我反而内心里面有一种窃喜,这下我自己就又可以重新当厨房的首领了,当然,如果有人肯帮我洗碗的话就更棒了。
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以前听到很多人说起过,一直想读却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付诸行动,直到这段时间开始练习写作,发现自己是如此词穷,终于定下心来。
读得很慢,基本上是逐字逐句,有感触的地方习惯性地会划线,回头一览,发现被我标记的部分基本上分为三类: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作家对于美的理解、精神追求与现实世界的对比。
那些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那个长相古怪有着大鼻头和一把红胡子的男主人公,时至中年,竟然能在突然之间放弃在世人眼中富足享乐的生活,转而去追求艺术的解脱,哪怕半辈子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疾病缠身最后在遥远的孤岛上死去,可他终究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即使是在他死去以后人们才终于明白他的价值。
女性读者的视角难免会关注到他的爱情,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他原来的妻子、一不小心拐跑最后为他自杀的画家太太,南太平洋孤岛上陪伴他到死的土著女孩,关于情爱的部分被作家有意淡化了,那不是这本书想要描述的重点。
最使我感动的是结尾,那一段写到两个孩子的区别,一个在布置华丽的家中念起标准的悼词,而土著孩子沐浴在海面金色的阳光里露出如父亲般爽朗的笑。
那一刻,我的滚烫的泪,流了下来。
我想,我应该是体会到了一些作家想要传递的东西,有时间的话,去远行; 没时间的话,打开手机,去艺术之国中,获取你想要的空气与营养,你会觉得被唤醒,被照亮,如同重生。
就像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艺术就是星空。就是满地的六便士里,我们抬头看见的月亮。
因为它们的存在,你会感觉到,生而为人,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