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一篇报告;“跨越质量安全的沟壑:21世纪新的健康体系。”
该报告指出,即便是医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但“健康医疗组织、医院、医疗团队往往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仓储库’,无法让患者情况的完整信息被有效利用。”
报告之所以被发布,是因为1999年,一篇《人皆有过》的论文掀起了关于医疗差错事故的风波。根据论文中的数据,每年至少有44000人,也可能多达98000人,死于每年可以避免的医疗差错事故当中。而医疗差错事故涉及的金额多达170亿-29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在当时,大部分人都以为艾滋病是最大的致死原因的时候,医疗差错事故致死的人数是艾滋病的6倍有余。 而医疗差错事故的来源,是错误的制度、错误的流程以及错误的环境,这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但即便是“跨越质量安全的沟壑:21世纪新的健康体系”这一着眼于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被发布,医疗委员会也表示致力于在10年后,大多数病例都计算机化,不再手写。 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
2007年,《英国医学会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荷兰学者的报告,指出每年约有30000人在医院遭受了医疗差错事故,其中导致死亡1700人。许多严重的医疗事故发生在医疗办公室、门诊、或是处方电话咨询、药房配药等过程里。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电子病历上。
经调查,2009年,美国3000多家医院中只有1.5%的医院有完整的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技术系统(HIT),而这些医院基本上是位于大城市的大型教学医院。其中仅有4%的诊所和医生的办公室里有完整的电子病历。
在当时,具有使用健康信息档案能力的国家排名中,美国排在第8位,前面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德国。 电子医疗病历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经常被调用,并随时被记录上手术记录、各项检查依据、出院报告、接触过的医疗人员等等。这不只是贮存医疗档案,它可以直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过敏。
医疗信息技术系统收集到的资料,不止可以让患者登陆检索自己的检查数据和检查结果,还可以根据资料信息监测到即将流行的感染病早期症状,并加以监控,也可以关注新上市的处方药副作用。
所以建立全国性的、地区间的、甚至全球综合医疗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在早期,医院间的计算机系统是互不兼容的,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医的信息也无法及时被查询调用。也就导致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医疗信息技术系统建成后的最初阶段,差错的增加。
基辛格卫生系统在2005年花了3500万美元购买了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但由于药房数据资料和电子隐私信息系统的冲突,每周都会引起几个重要差错。匹兹堡大学的儿童医院在计算机化订单系统安装后的5个月里,患儿的死亡数翻了一倍。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处方药管理信息管理的延迟。处方药品因此发展到了条形码化。
若说在未来,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将走向何方,云储存是必然。而在这之外,还有基因组学、无线传感器、数字化成像还有医疗信息技术的完善。
毕竟,当电子病历系统被完全采用并具有全面的操作性之时,将成为未来医学的发展基石,而只有全面的电子化覆盖才能让数字化医院设备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远程生理监测、全基因测序以及医学成像技术的完善,电子信息化的储存和处理个人健康数据信息将更为必要。
作者:太子爷
微信ID:titai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