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上午10:10“教育行走”最重要的一场讲座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报告厅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由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代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出站博士后,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助理陈国安教授主讲,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
陈教授说:“传统文化几乎席卷了全中国,似乎你不说传统文化你就没有文化,越是这样,我越是警惕。所以做这样一个交流之前,我必须要表达两个基本的立场:一是国学这个词要慎用。第二个立场,我反对用现代的不靠谱的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他说:“在今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回到原来的时空中去,而是为了获得未来更好地活着的力量。”传统文化有很多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的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今天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比如一些封建的糟粕,愚昧的思想。我们继承和传扬的应该是那些历经千年,大浪淘沙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绝不是穿一身汉服,摇头晃脑背几句经典,就能做到的。它更多的是应与学生们的生活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为孩子们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服务。
接着陈教授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教育文化进行了分析:1、古代教育传统和文化的疏离。2、现代教育文化的迷茫。3、两个转折点1905——1919;1961——1978。4、日欧美苏教育文化的移植。陈教授用精炼的语言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老子:脚往前走,为的是心往后退。庄子:脚往哪里走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在何处安放。孔子:心要飘到最高处,但,孩子,你可以慢慢来……孟子:脚像翅膀一样追逐柔软的心的方向……墨子:要走大家一起走,要有博大的心胸。荀子:用坚硬的脚步温暖冷酷的心肠……韩非子:看透了玻璃心,脚下才有凌波微步。屈子:放弃脚的挪动,呵护心的纯净。陈教授指出“我们一讲到传统文化,就想到了孔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绝非只有儒家一种,还有很重要的道家、佛教。儒释道三种文化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符合中国人的各种需求。儒家告诉你前进,比如学则优而仕。道家以老庄为代表,叫人回到本身中去,也就是无为而治,每个人都回到自然中去社会自然安宁,它是一个退的文化。佛家讲看破世俗红尘,超度自然所以,中国文化不是儒家一种文化,而是三种文化的主流综合体。它最大的魅力是告诉你人生是可以选择的。而今天的社会过分强调进,学校教育倒逼学生考高分,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好像人生只能进不能退。这不符合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的多元化。
陈教授还对中国社会的转型作了高度概括。战国:社会人 失信 魏晋:本真人 自然 南宋:理智人 秩序 明中:世俗人 欲望 近代:世界人 恐慌 文革到改革:空心人 疯狂到迷茫。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过分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诸如过河理论,猫理论,都是在强调物质的第一位。而忽略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性。当一个社会以物质作为唯一的标准,那我们的教育又能做些什么呢?社会物质化后的教育估计也只剩下分数和行政化了。当教育价值的评价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时候,我们就忽略了人本身的成长。行政化的教育也就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和创新。
陈教授还为我们分析了转型期的现代教育:矛盾的教育价值取向;模糊的课程观念;两面性的教育方法;尴尬的教师角色。陈教授的分析高屋建瓴,独特新颖,让我们脑洞大开。
最后陈教授向了我们展示了他的书房,陈教授说我今天己有了六房(书房),未来还将有第七房,引起台下营员的一陈笑声和掌声。
听了陈教授的报告给我四点启示:
1、理性看待“国学热”警惕国学泛滥的危害。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到底要学习它的哪些方面?特别是现代社会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值得每个人的思考。当下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民族的复兴首先应是文化的复兴,我们经济无论怎么发展如果没有文脉相承,那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根本目的就是建设好我们国家,为我们国家的现在和末来服务。
2、我们应该教育什么样的人才?要让人人成为精英吗?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当下的教育只注重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公民素质的培养。这是一种功利教育,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要学会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这里的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而是平衡自己的心态,调解自我的情绪,对自己也要学会宽容。失去了自我,爱别人也无从谈起。
4、博览群书,有学有思,是自我成长的不二法门。没有人天生就知识渊博,别人比你知道的多一点无非是人家平时比你多读了一点书。别人思考的比你深比你全面,无非是人家乐于学乐于思。上天永远眷顾勤奋的人,永远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下午2:30分南京外国语学校优秀教师 柳咏梅老师作了《用心陪育,润泽人生》TED演讲。柳老师首先出示白梅、红梅、绿萼梅,这是她这个春天拍到的最美的图片。柳老师最爱的是带露梅花。她喜欢它的低调与安静。接着柳老师回答了教育是什么?她说近30年的工作,让他对教育有了一点点的体验,教育就是一颗教育者对孩子们的良心。然后柳老师说教育需要什么呢?就是在细节和坚持中陪伴孩子,成就孩子。当我们说到教育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像水一样的教育,用似水般的柔情去陪伴孩子成长。也许大家会认同我,做如水的教育。
紧接着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在班级群里做语音播报及写班级史志的故事。一个人,两个班,三年,播报材料,200万字;一个人,一个班,一年,班级史记,63万字;一个人,两个班,三年,习作博文,1998篇;一个人,两个班,两年,出版文集,94万字。这一连串数字足以证明柳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多么用心,背后也隐藏着多少艰辛。爱需要坚守,陪伴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听了柳老师的演讲给我四点感想:
1、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柳老师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我们要用爱陪伴孩子的点滴成长,她之所以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班级史记,正是有于她那份对学生的爱,才有这么漫长的坚守。
2、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柳咏梅老师本来是一名大学老师他之所以转到到中学任教,是缘于对基础教育的那份责任。她放弃大学生活的安逸,却自找苦吃,这种境界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3、做一个用心的好老师。她把每个学生的作文收集、整理,编辑成书其用心度是难以想象的。生活中有无限美好,只是我们没用心去发现
4、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老师,一个人知识再丰富如果缺少了文化涵养他也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做教师用知识征服学生难,但用文化涵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并不难。
下午3:00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作了《行读万里化春风》的主题讲座。
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人文行读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的本质——追求人的完整与自由。人文行读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传统课堂的教学形态是沿袭固化的,人文行读是对教学时空的延伸。孩子写的文章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受到了人文行读的润泽。
然后樊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了:怎样设计“人文行走”?(一)读:景物背后的故事,要善于阅读文物上的文字:铭文、碑刻、匾联。(二)思:以主题线贯穿好的主题线路设计才可以构成有灵魂引领的流动课堂。(三)行:设计体验时间获得。攀老师最后说:行读课程就在大家身边,我们要建立行读课程共同体。我们的愿景:全国各地的行读教师在各地打造精品课程。
听了攀老师的讲座我有三点感悟。
1、阅读是人生的基石,人们通过不断地阅读才能让思想升华。人类文明的精华需要实践体验。
2、学生时代培养的志趣和品格,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成就,所以我们必须拿出人类文化最顶尖的部分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3、我们要突破条件的限制,多领学生去课外体验,很多知识是在课堂外获得的。知识缘于生活,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