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管理大国,好比烹煮小活鱼,用天道法则来走近观察天下万物的变化,它们的灵魂就不会想得神秘了。不是它们的灵魂不神秘了,因为它们的神秘不再能使人皮肉受损。不单天地万物的灵魂不使人的皮肉受损,神明的人也不会让人的皮肉受损。正因为天地万物和人不互相使对方的皮肉受损,所以天道法则在他们彼此交流中回归到自身中来。
这一章老子讲述管理大国的态度和方法。老子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就是跟烹煮小的活鱼一样。烹煮小活鱼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如果用煎的方法的话,要放很多油,几乎用炸的方法了,这样小鱼才能保持完整,否则就要碎了,不成形了。如果裹上一层粉来炸更好。还不能炸久了,否则就焦了。
用水来煮鱼汤的话,由于鱼很小,水一开,小鱼就会被煮烂了,不耐煮。
管理大国为什么像烹煮小活鱼一样呢?国家很大,涉及相关利益的集团很多,只有团结各个利益集团,才能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大国的力量,假如管理者处理不当,必会引发各个利益集团的分裂和割据,大国就分崩离析了。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稍不注意,鱼肉就散开了,碎了。所以得有面糊这种粘合剂,使得鱼肉抱成一个整体,不让鱼肉直接接触热油和开水,否则热油和开水就会把小鱼的肉剥离冲散。
所以老子说,以天道的包容法则来接近天地万物,即天下,再来观察那些一个个遵循着自己的欲望来发展变化的个体,发现它们的内在欲望,即灵魂,也就是鬼,不会像站在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的那样神秘而不可理喻了。“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不是天地万物个体的内在灵魂,即欲望不神秘了,而是它们的内在欲望从天道包容的角度看,你就能够理解了,容纳了,它们的神秘感就消失了,不像你站在人类个体的角度来处理与天地万物个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彼此冲突和伤害的结果。因为人类从个体欲望出发跟天地万物个体从自身欲望出发是有冲突的,彼此不能相容的,是排斥相互伤害的。但是站在天道的角度来看人类个体和天地万物个体,都是天道的产物,体现天道的一种可能,最后都要回归到天道的母体中去,彼此并不相伤,反而是相合的。就像小鱼外面那层裹粉一样,使得人类个体与天地万物的个体彼此不冲突离散,即受伤害。“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天地万物个体的神即内在欲望对于人类个体的神即内在欲望不互相冲突,即彼此不会受伤,作为通晓天道法则的圣明的管理者也能够理解每一个他所管理的人类个体的内在欲望,他的管理方法也不会跟他管理的人类个体的欲望相冲突,所以也不会伤害他们,即使他们的欲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冲突,离散的伤害。“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最后老子总结道:既然天地万物个体的内在欲望和人类个体的欲望彼此并不相互冲突离散导致伤害,那么他们的运行发展最终必然回归到天道运行法则的母体中去。为下一个产生天地万物个体的进程做准备。“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