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道歉||读书笔记

你为什么不道歉||读书笔记

道歉,多简单啊,一句话“对不起”,仅此而已,但如果说有人不会道歉,如果说道歉的方式能够让人更加崩溃,根本起不到道歉的作用,有的道歉你根本开不了口,你会相信吗?答案是肯定的,《你为什么不道歉》一书给了你所有的答案,甚至告诉你面对高度自我保护的犯错者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在接受道歉和原谅的时候,做到内心平静。

1、道歉不是解决潜在问题的唯一机会,而是为彼此搭建未来沟通平台的机会。

一句对不起,可能并不能一下子结局了问题和濒临僵硬的关系,但是一句对不起,可以为后面的沟通,为后面的道歉打开通道,搭起平台。要不,等到最后的时候,可能连沟通的就是都没有了。

2、对于那些压根不愿意跟你对对话的人来说,最好的道歉方式莫过于闭口不言。

道歉大都是通过嘴巴,但是有的道歉说出来的时候让对方回忆起过往的不开心,甚至是伤痛,面对这样的受害者,保持沉默、闭口不言或者要不喋喋不休的道歉来得更有效。保持平静,等到更合适的机会,用行动来道歉,未尝不可。

3、有效道歉应当充分关注受害一方的经历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道歉方)的情绪时刻挂在嘴边。

在错误的行为中,受害一方才是关注的重点,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是最重要的,道歉也要关注这些,而不是只考虑道歉者自己的情绪,这样子只能让事情适得其反。而有有效道歉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且正确有效的道歉需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让自己道歉成为自己逃避责任的借口。

4、聆听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参与行为,从本质上说,它与诉说相比,在被动程度方面相距甚远。

不设防的聆听是做出真诚道歉的核心,只有聆听对方的话,才能知道对方的真实感受,也才能做出真诚的道歉。聆听不是只带着脑子听对方说,也不是虚伪的啊和哈的应对,而是听进去、思考,明白对方的真正意图,然后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诉说是主动的,从自己这方经过大脑或者不经过大脑的说,但是听更多的需要参与进去,更多的要配合对方,才能更好的聆听。

5、有些文化群体非常重视道歉和宽恕行为,有些群体则不甚强调。

了解一个不会道歉的人,需要去看他的原生家庭和原始生活环境,或许在他们的群体文化中,就不重视道歉,觉得道歉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觉得道歉是毫无价值的,但有的群体则很强调群体。追本溯源,可能在原谅犯错者的不道歉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6、即便道歉行为涉及的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如果我们夸大事实或者态度蛮横,也会让犯错者内心的自我防御意识迅速强化。

当人们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或者被迫承认莫须有的错误或者罪名时,很难做出道歉。换句话,即使引发道歉行为的本来时间是极小的,但是当我们夸大事实或者用很蛮横的态度指责对方的时候,犯错者是立刻增强自我防御,再让其道歉就变得很难了。所以我们要做到的是强调事实,而不是为了指责对方或者打击对方,而去夸大事实,甚至为了彰显自己受害者的地位来蛮横指责对方。

5、接受道歉不一定意味着和解。

接受道歉,并不代表已经原谅了对方,双方达成和解,关系也回到原来的样子,接受道歉只是对这件事情不再追究下去,但不是不提了,也不是不再计较这件事情造成的伤害了。接受道歉,或许是指为了不让关系彻底僵硬。

道歉要及时,有时候原本事情不到,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一直找各种理由,迟迟不道歉,等到道歉的时候,难度已经增加了,甚至很难张开口。

道歉要有效,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真诚的道歉。

面对犯错者,不一定非要原谅,接受了其道歉不代表就是原谅了对方。接受道歉与否,都要学会让自己内心平静。

�q!!}����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