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文化茗居

一、诗有三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二、诗有三格


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三、诗有三不


一曰不深则不精,二曰不奇则不新,三曰不正则不雅。




四、诗有三宗旨


诗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兴寄。


立意一:立六义之意,风、雅、比、兴、赋、颂。


有以二:王仲宣《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此一以讥曹公杀戮,一以许曹公。


兴寄三:王仲宣诗“猿猴临岸吟”,此一句讥小人用事也。


五、诗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诗“从君过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应休连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六、诗有五用例


诗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一用字: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二用形: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三用气: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干诗“谁谓相去遥?隔彼西掖垣”。


四用势: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五用神: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成打卡 领导者的资质#8期#关爱组 皓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知~勤学】《以奋斗者为本》无 二、【行~实践...
    王成皓庭新风阅读 118评论 0 0
  • 有很多情绪想表达,有很多话想诉说。过往一切已留在心间。像一把刀,插在心口时不时刺疼自己的心。
    里昂家阅读 107评论 0 0
  • 今天去河边溜达了一圈,偶尔有行人也是戴着口罩,溜达消化食儿。 跟妈边走边聊天,谁家小子谈恋爱家里不同意,谁家姑娘过...
    不等等阅读 1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