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2号载人飞船刚刚平安返回,神舟13号又载着三名航天员开启了新的征程,不由观看了很多的资料,现在想把这些看到的内容记载下来整理成文,以方便分享以及日后重温阅览。
我国在13次飞船发射成功率100%,无一人伤亡,牺牲取得这个成绩是非常难的,载人航天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一部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会酿成惨剧,第一关,火箭发射火箭推进器里装满了化学燃料,剧毒且易燃易爆炸,马斯克第一次发射火箭升空25秒后就坠毁了,原因是一颗螺母被盐水腐蚀,造成燃料泄漏。再有美国挑战者号在升空时,火箭助推器的密封圈失效,高温高压气体瞬间泄露,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这是目前人类航天史上最惨烈的事故,升空之后,第二关火箭分离,100秒后,一级助推器分离二级点火,这时的火箭已经飞出大气层,抛掉卫星整流罩了,在达到预定速度和高度后,二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第三集开始点火之后,第三次分离飞船就进入预定轨道,听上去很简单,无非就是三次点火三次分离吗?但我们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前两年,俄罗斯的联盟MS—10号飞船,就因为一级助推器分离失败,最终爆炸坠毁,一切又得从头再来,成功进入轨道后,更大的问题来了,太空里超高速飞行的各种垃圾和碎片的威力可不比炮弹小,根据欧洲航天局统计,绕地轨道上,直径超过一毫米的碎片已经超过1.28亿个。21年4月,美国发射的space X龙飞船就和太空碎片擦肩而过,差一点就撞上了,而国际空间站也几乎每年都要劳师动众地脱离原有轨道一次,目的就是为了避开轨道碎片,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我们的航天员时刻都要面临这样的危险。
好不容易任务结束,准备返航了,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啦?当然不行,因为整个过程中最艰难也最凶险的一关就是返航,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一共发生过五次严重事故,造成19名宇航员牺牲,其中有三次就发生在返航过程中,飞船在太空高速飞行时速可以达到28000公里,但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只有400公里,所以在非常有限的降落时间里,把飞船速度降到零的同时,还要顾及到飞船内宇航员的身体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极限,这难度堪称地狱级别返航开始,返回舱离开飞行轨道进入大气层,这时的角度必须经过严密计算角度,太小会让飞船被大气层弹开,重新飘回太空中,但角度太大,返回舱就会直直的冲入大气层,这时产生的高温会超过高分子隔热材料的极限飞船,船体和宇航员都会被瞬间融化,当返回仓降落到100公里的高度时,又一个挑战来了,高温会使飞船周围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他们会屏蔽周围所有的电磁波,这会让返回舱完全失联,这一段高度被称为黑障区,持续时间在240秒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返回舱出现任何问题都只能由宇航员自己手动解决,冲出了黑障区,返回舱弹出降落伞,速度从180米每秒瞬间降到8到10米每秒,这已经是人类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了,也只有久经训练的宇航员才能免强承受下来,在快接近地面时,返回舱底盘的反推器瞬间开启,进一步缓冲,最终成功着陆,你还记得当年杨利伟是带着一把64式手枪上太空的吗?为什么呀?因为返回舱有一定可能落到海里或者原始森林,偏离目的地太远,救援队没有办法及时赶到的话,这把枪就是宇航员的护身神器了,曾经就有他国宇航员落入了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差点遭到狼群围攻,上面我讲到的这些还只是九牛一毛,航天任务背后其实有着太多太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危险,当杨利伟完成任务,乘坐神舟五号返回时,突然发现右面的悬窗出现大片裂纹,还好裂纹没有继续扩大,它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稳定操控飞船冲出了黑障区,之后我们立刻升级了隔热涂层材料,之后也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翟志刚在执行神舟七号,要完成我们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时也发生了意外,舱门被紧紧吸住,怎么也打不开,就在他解决问题成功开启舱门后,耳边传来了火灾警报声,就在这紧要关头,翟志刚还是决定继续完成出舱任务,这才让五星红旗成功地在太空飘扬了起来,随后,他立刻返回舱内进行检查,好,在这只是一次系统的误报,真是虚惊一场。
那么此次神舟13号太空任务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就是神舟飞船与空间站的径向交会对接。那么,什么是交会对接技术实现经相交汇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首先,交会对接指的是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汇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由于该技术难度大,重要性突出,所以和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称作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我国以往在太空进行航天器的交会对接都是在水平方向进行,两个航天器只需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控制好相对速度,即可实现交会对接,但神舟13号的本次交会对接,将挑战一项新的技术,那就是径向交会对接,神舟13号载人飞船首先会运行至空间站的下方,并与空间站成90度角,随后飞船缓慢加速。从下方与连接点进行交换,而说到径向交会对接的难点主要在于飞船从下方接近空间站时还会存在一个轨道偏差,而不同轨道高度的速度有所不同,所以飞船在向上运动时,除了考虑径向速度变化外,还要考虑与空间站保持相同的角速度,所以这样的整个对接过程,它是高动态的,控制系统要时时的去敏感核心舱的位置,并实时进行控制,经相交汇,对载人飞船敏感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径向交会对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方便了日后航天员对空间站的访问,在航天员乘组进行轮换时,空间站可同时停靠多艘飞船供航天员返回或紧急情况下使用,其次,可以更大程度上对空间站进行布局,为日后空间站其他功能仓的组件提供了技术保障,最后,该技术的实现,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中国人的航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了,到今天,我们终于开始一步一步地将梦想变成现实,感谢这背后每一个默默奋斗的中国航天人,也祝愿每一个宇航员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家。
资料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