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前期我们在网上看了很多,价格也问了不少,市场行情心里大概有数了。接下来是不是该去店里,直接和销售面对面聊?毕竟看再多,最后还是要回到线下成交。”
我爸说:“你得先把细节搞懂,别被销售忽悠,他们全是套路,报价根本不能信。我问你,这款车的指导价多少?优惠多少?裸车多少?购置税、保险怎么算的?”
我说:“这些细节网上都有网友分享,我们也都看过了。但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参考,最后还得我们自己去找销售谈。”
我爸说:“你什么都不懂就去找销售,肯定被骗!你要上网查清楚啊。”
我说:“我从不反对上网查价,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看了大半个月,了解得够多了。再看也是那些信息,价格区间也基本稳定。前期准备、理论方面已经差不多了,可以推进下一步了。”
我爸说:“你不知道那些销售就爱套路吗?你什么都不懂,去了肯定被骗,你要多搞清楚一点。”又是一套重复的说教。
我说:“我认同您的想法和做法,销售的套路咱确实得防,但就是因为怕被骗,才想赶紧去店里聊,网上该看看,线下该去去,不冲突,可以同时进行。”
我爸说:“年轻人还是太心急,你赶紧去网上查查吧,搞清楚再说,别被骗了。”
对话到此,再争论已无意义。电话挂断后,双方都很不愉快。
上面这段对话,是我和我爸讨论买车时的交流。
冷静后,我分析了。我爸是因为太执着于“规避风险”, 担心因信息不足受骗,他的焦虑盖过了所有,所以不断重复那些话,根本听不进去我说的啥。
因为他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陷入了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当我想明白这一点,胸口那股郁结的闷气,顿时散了大半。
可怜天下父母心。
后续,我把我的想法写成文字发给他。他表示可以理解,他说自己总是担心孩子受骗,爱唠叨,没办法,以后就多互相理解体谅吧。
我把这件事情分享出来,一方面是记录我的思考与感受,一方面是希望给有类似处境的朋友一个参考。
如果你和父母发生了类似争吵,不放先冷静下来,缓解自己的情绪,然后认认真真把你的想法写成文字发给父母。
我的建议是不要打电话。因为打电话交流,难免会因语气和急于辩解再次吵架。而文字可以让人冷静下来,给双方流出思考和理解的空间。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