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映像|钟鼓楼

开元商场五楼观景台拍摄

在中国,每个有历史的的城市都有钟鼓楼。

钟鼓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

西安的钟楼和鼓楼东西相望,这样的方位很容易让人猜测古人遵循了东边日出,西边夕阳西下的气象。

钟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西安曾是中国最强盛的西汉和唐朝的国都,是当时世界大都市,有王者帝王气象。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心怀天下,对西安情有独钟。

在建立明朝前,陈友谅自称大汉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长达四年,堪比楚汉战争。

朱元璋在《帅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诗中写到:

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诗中不仅看得出朱元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而且表明他日登基称帝会在咸阳和洛阳的关中地带。古时用咸阳代指西安。帝王建都历朝历代是国之大事,朱元璋对西安和洛阳心仪向往,西安是首选帝都。

虽然明太祖曾想迁都西安,但因太子朱标的突然去世,无心迁都而做罢。

即便如此,钟楼还是按照皇家级别建造。它的底座为正方形,石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三层青绿色的屋檐的四角上翘着,上边刻有八只精致的木雕小兽,十分逼真。檐上檐下,有古铜色的木雕惟妙惟肖。楼层之间的红柱,红色的门扇与黄色的墙壁搭配在一起,显得很漂亮。

楼内设有一口巨大的铜钟,已不再有报时的功用,但是逢年过节依然会被敲响,祈福平安。钟楼一开始悬挂的并不是这口大钟,而是铸造于唐代的一口名为“景云钟”的大钟。很惊喜,我在碑林博物馆看到此钟。

碑林博物馆看到景云钟

国宝景云钟介绍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是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

在古代没有时钟,记时靠日圭和漏壶,早上晨时击钟,夜幕黄昏后击鼓。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三更鼓四更鸡。这里提到的三更鼓响是指半夜11点至1点夜深人静之间,

古时夜晚分成五个时段,每约两小时击鼓报时,从一更(晚上7-9点)开始、二更(晚上9-11点)、三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四更(凌晨1点-3点)、五更(凌晨3-5点)。

杜甫在《阁夜》中写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苏东坡的《岁守》提到:“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刘过的《贺新郎》:“听画角,吹残更古鼓。”

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诗描写了作者夜晚无心睡眠,听击鼓打更声,守灯到天明的心境。

所以提到更鼓的诗词成语,可以理解在讲述晚上或人到暮年的情景。

古人不仅算出一天的每个时辰,并用击钟敲鼓来报时,不得不说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

登上城墙遥望钟鼓楼,耳畔隐约响起钟声和击鼓声,无数朝代变更,古长安人影在心头模糊,历史的气息穿越而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