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潮汕英歌舞,我之前在视频媒体上见到过。但第一次亲眼目睹现场表演,还是在今天。
几天前,听说本周日观澜古墟有英歌舞表演,我今天专门抽出时间过来瞧个究竟。
据了解,英歌舞起源于明代中期的潮汕地区,融合了北方秧歌、傩舞传统和水浒英雄故事元素,又巧妙融入了武术与戏曲成分于其中,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
今天,我在现场实地观摹一回,的确大饱眼福。英歌舞,首先是衣饰华丽古风,鲜艳夺目。其次锣鼓喧天,气势恢宏,像将士出征,也似英雄凯旋,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再者是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既像民间扭秧歌,又像兵士们在操练,动作整齐划一,给人一种斗志昂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气象。
今日上午,在观澜古墟的活动现场,我当了一回“吃瓜”群众,我和看表演的人群一起,跟随表演团队走过古墟长长的巷弄,直到走到开阔的街道空地上,英歌舞正式上演。
演出团队有序而迅速组成方阵,开始表演。紧接着,又变幻队形围成一个大圆圈,展示下一轮舞蹈动作。有一种战场上排兵布阵的感觉。演员们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谁,似乎都不完整。让人惊叹英歌舞展现出来的卓越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
我留意到,一个英歌舞的演出团队大约为二十余人,有执大旗的,有敲锣打鼓的,有现场表演的,各有明确分工。演员们随鼓点动作,手舞足蹈,节奏明快,步伐统一。他们左右手中各执一根长约一尺来长的木棍,随着鼓点敲打、旋转、变换各种花样,发出乒乒乓乓的铿锵回响。
我所观赏表演的这个演出团队,以二十出头的男青年为主,也有五~六名容貌端庄秀丽的青春少女。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潮汕人民大概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种角色的合理分工配置,让表演更有观赏性和趣味性。
我们今天真有眼福,在观澜古墟村落,近距离感受了潮汕人民的热情,欣赏了一场具有潮汕风情的民间艺术盛宴。
下午,我离开观澜古墟,英歌舞那激如飞雨的锣鼓,活力四射的青春舞蹈,训练有素的排兵布阵,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美好的时光记忆。
我为这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由衷点赞,英歌舞,不仅是一种歌舞,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有着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