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分析了Booking在中国表现的各种原因,那么,从产品层面,Booking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一片,我们来讨论:
四、Booking在中国的产品发展
根据第三部分Booking在中国表现的分析,结合旅游市场大的趋势,可以归纳成Booking在中国的SWOT的分析。
这张图是一张非常粗略的Booking在中国的SWOT的分析。标绿色的部分是根据行业和Booking自身的状况,所能进行的一些战略上的优化。其中,有些是可以通过产品层面解决的,有些是不能的。我们大体来分析一下:
1、结合行业机会和Booking的优势:
随着自由行、半自由行的增长,以及用户出游时间的延长(尤其是海外),目的地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地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景点、酒店、餐饮、购物、当地活动、演出、当地交通、攻略等信息。目前,Booking网站上已经有部分海外(以及国内)景点的介绍,但内容形式相当简单,仅仅是景点的名字、图片和相关介绍等。在这个象限里,Booking可以在产品上进行调整的包括:
Ø 加速海外景点、目的地指南内容的丰富程度;必要时可以通过PGC结合UGC的形式让攻略、指南版块迅速成长;点评的收集也非常重要,让用户在点评酒店后能顺便评价一下附近的景点,并与后文提到的用户的旅游路线工具结合,会是一个相对流畅的用户反馈流程;
Ø 加速Opentable(餐饮预订)、rentalcars等其他集团服务网站上的内容和用户体验的本地化,并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整合到booking.com里面;
Ø 加速整合当地活动演出和其他交通工具预订的服务,并整合到booking.com里面,先期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人工服务帮助消费者预订;
Ø 可以考虑海外地接团资源的对接;作为携程第三大收入版块的旅行打包业务,Booking是没有尝试的。然而我们看到国内消费者境外旅游的快速增长,且相对于国内明显的团游的比例更高,所以是可以尝试的一个业务机会。考虑到团游本身会和单独的订机票、订房与租车形成竞争,所以建议Booking做目的地地接团资源的整合,这样,既能帮助消费者选择目的地的团游,又能给订机票、酒店在消费者端留出订购动机。
Ø 增加行程搜索、安排、回顾的工具,让消费者尽量可以一站式完成行程的安排,使用、点评以及回顾;通过此工具,将机酒预订、餐饮预订、交通预订、当地活动演出预订等服务的行前工作,以及按计划的行中安排,以及行后的点评和回顾串联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也可以作为UGC内容的一部分向其他用户公开(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
2、结合行业机会和Booking的劣势:
Booking的劣势主要是在国内的资源。要积极参与和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自然需要扭转在国内的劣势。在这个结合点上,Booking在产品方面可以做的包括:
Ø 补充国内目的地指南、攻略的短板。由于国内攻略型的网站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包括TripAdvisor、携程、去哪儿、蚂蜂窝、穷游、百度旅游等,通过与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平台投资、合资、合作获取内容不妨是一个迅速建立量高质好的内容版块的合适做法;(不过,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千万不要学习蚂蜂窝没有逻辑的爬资源并无脑加以利的方式)
Ø 加速国内酒店的拓展。同时和其他OTA平台合作,利用其它OTA国内酒店的资源扩充在booking.com上可以预定的酒店数量(就像国际酒店是Booking提供给其他OTA平台一样);
Ø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做到行前行中的整合服务(如国内机票、火车票、船票、租车、用车、餐饮、本地团/导游等);Booking投资的滴滴和美团,在本地用车以及餐饮上,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3、结合行业挑战和Booking的优势:
行业挑战的主要点,一是在于类似携程这样的国内玩家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并购、投资、合作的方式扩大自己在海外的服务能力;二是国内的消费者数量正在快速的向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和以下的城市扩展,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享受消费者在城市级别下沉上带来的红利,必然要用好Booking自己在海外的优势
Ø 加强海外酒店预订服务在国内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预订海外酒店、租车、机票甚至餐饮时想到booking.com。这点本身不是产品能做的事情。不过,宣传有很多手段,除了硬广软文外,还可以结合平台本身的产品特色,寻找有传播能力的用户增长的办法,这个是一定需要产品和技术部门来配合的。
Ø 应用运营手段,通过对海外酒店针对性的选择,让消费者在Booking上享受稀缺的、独特的酒店或酒店服务的体验(就像3C电器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销售都有细微的变化),而不是粗放式的在所有的渠道上投放一样的价格和酒店列表;这方面,自然需要运营系统,以及和其他OTA对接的数据系统的调整,也需要Booking在和其他公司签署的合同,以及运营能力上,能够支持这样的做法。
Ø 海外的资源优势很大,但还是需要积极拓展。现在很多国际城市的酒店,在ctrip.com和trip.com上,绝对数量已经超过booking.com的了。就像在分析第一象限里说的,尽可能多的整合包括酒店、旅店、餐饮、交通、机票、本地生活等服务的预订资源,并挖掘每一项的资源深度,都会在产品和运营上给Booking更大的挑战。
4、结合行业挑战和Booking的劣势:
就像携程要积极的走出去,Booking最好的防御方法就是积极的走进来。根据行业遇到的挑战,Booking需要弥补自己的劣势,其中最主要的包含:
Ø 建立有效的推广渠道,并通过合适的CRM手段提高客户转换。这个是需要在营销的角度做很好的规划,并通过良好的CRM系统来完善和不断优化的。
Ø 通过和美团大众点评以及滴滴的合作,将国内城市、景点的餐饮商户的内容和预订服务,以及本地用车服务整合到Booking上。这一点其实在前面不同的结合点里面也提到过多次。这个从不同平台的流量互换,以及成交看,都会是双赢的方式方法。
Ø 线下门店的建立和拓展。竞争对手们都在线下开始铺设门店渠道,作为服务终端以及流量的来源之一。比如,2017年携程一共新开了1000多家携程和去哪儿品牌加盟店,这些线下门店以及5000家旅游百事通品牌门店的总交易额在2017年共增长超过30%。在加强了自身的服务丰富度后,Booking也可以考虑线下门店的开设,也可以和非直接竞争对手的线下渠道合作,尝试线下获客、一对一服务的形式。
总结:本系列在非常粗放的颗粒度上分析了Booking为了加强在中国境内的竞争,在产品的战略范畴上可以做的事情。至于每一项如何是否可以落地,如何落地,优先级如何,作为一个Booking的局外人,在没有大量运营数据支撑,以及团队沟通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做出一个合理判断的。同时,每一项的具体展开,还需要综合分析每一项的竞争环境,主要针对人群,以及最佳的运营策略,才能从产品端给与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