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兵:拍口播视频,这个小技巧能让你流量翻倍!

口播视频,为什么边走边说更好?

我以前拍过将近七八百条口播视频,基本上都是坐着对着镜头念稿。

嘴巴在动,身体却没动,肢体动作几乎为零,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台机器在读字。

这样的画面,就像在播新闻一样,生硬、死板。

虽然内容在讲,但观众很快就滑走了。

后来我开始反思,也在研究、测试不同的口播方式。

慢慢发现:边走边说,比坐着读稿更有吸引力。

为什么?

因为你在走动,背景环境也在变化,画面有流动感,观众眼睛会跟着动,不容易觉得乏味。

就算说话时有停顿,后期把这些“气口”剪掉,视频依旧自然流畅,不会像坐着时那样僵硬。

口播的核心:像聊天,而不是读稿

过去我拍视频时,心里总想“赶紧念完就完事”。

结果就是语言急促,毫无情感,观众根本不会停留。

真正好的口播,其实就是和朋友聊天。

你要想象镜头后面就是你最熟悉的人,你的语气会自然,表情会放松,还会有一些手势和情绪起伏。

这种“有烟火气”情绪流动状态,才是观众愿意看的。

如何让口播更有吸引力?

除了边走边说,还有一些更实用的方法:

场景切换:不一定全程一个背景,可以边走边换地方,像街上、书桌、公园。画面一剪辑,节奏感立刻起来。

手势和肢体语言:适当的手势、点头、微笑,会让表达更生动。

提问互动:开头抛出一个问题,比如:“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道具辅助:在说重点时举本书、展示手机或纸张,画面更直观,不会枯燥。

镜头变化:一会儿近景放大情绪,一会儿远景带出环境,比全程固定机位更耐看。

我拍过七八百条视频才明白一个道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 边走边说,让画面更有动感。

👉 像聊天一样表达,而不是死板读稿。

👉 再加上场景、互动、情绪和节奏,视频自然更有吸引力。

说到底,口播不是在“朗读”,而是在“交流”。

方法对了,观众才会觉得舒服,视频才会有流量。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