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很多同学又要面对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回家跟一群半熟不熟的人聊天,除了如何找话题和回避话题,还有一个技巧你也应该用的到,那就是转移话题。(节目资源:依旧回忆的你的私人播客【转移话题的时机与节奏】)
I. WHY_为什么需要转移话题/转移话题的好处
首先,转移就是最好的回避。如果你不想聊这个话题,把它不着痕迹得转移到别的地方就好,有不得罪人,有不破坏气氛;其次不会转移话题是聊天时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误区又是一个隐形的气氛破坏者。
有同学以为话题就应该越聊越开越聊越嗨,的确这是聊天中的理想状况,但实际这不可能,任何话题只要一直往后聊下去就一定会遇到一些尴尬的状况,这个在武侠小说里叫做“招式用老”,就是说一招用出去如果一直不改变到最后就没有任何力量了。举个例子,考核主持人功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会不会在一个话题招式变老之前去转移话题,因为不是所有话题都能一直往下聊能够一直出效果出包袱,让观众也觉得有兴趣一直不换台的,观众的注意力和我们平常人一样都是容易转移的,所以,你必须在观众注意力转移之前先转移话题,免得他觉得这个话题聊多了他觉得烦,收视率就去下去了。
而我们平时在聊天时道理是一样的。想象一下你现在就是这个桌上的主持人,就在一个话题聊的还不错挺开心但是慢慢已经展示出快要聊不下去的迹象时及时转移,这样才能保持大家整个聊天氛围是热烈的。所以说调整话题其实也是保持热度让大家保持兴趣不觉得无聊的一个重要技巧。
II.WHEN_何时需要转移话题
今天教大家几个小技巧。
1)转移话题的适当时机
从转移话题的时机来说,你要善于把握对方发出的信号。信号主要是两个:
第一个信号是敷衍。也就是对方用有礼貌的沉默、附和性的微笑、客套话来敷衍你等等(关于套话详见114期:如何说套话)当你看到对方出了一些我们所讲的这些套话时,你就应该知道对方可能已经不感兴趣,你要赶紧转移话题,否则的话可能今天的聊天也就到此为止了。也就是说当你对这个话题发出的主动性的讨论得不到回应时,你就需要警惕了,第一次是黄牌警告,第二次是红牌警告,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换话题了。比如说见面时聊对方的家乡是个长见的话题,可是如果对方不接话让你不能详聊,并且有些人家乡观念不是很强,有些人是怕对方给自己加上一个刻板印象的帽子,所以不太愿意提自己的老家。
比如有这样一个场景:
你问对方:“您是什么地方人啊?
“我东北的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这么聊那你就可以继续往下聊,因为它释放出一个他愿意聊的信号;
如果换一个场景:
你问:您是哪儿人啊?”
“我东北的”
“东北的啊?东北好地方啊”
“是啊,是啊”
发现对方其实在用一种敷衍的沉默在应付你,那你就可以心知肚明换个话题了,比如说除了家乡以外还可以聊聊工作聊聊爱好,总有一个话题能够适合你们两个人。这时表示对方不太乐意继续。
第二个信号就是冲突。当你发现在一桌人里面有人提出的话题有双方或者多方露出了争议的端倪的时候,你就需要及时转移话题了。比如大家高高兴兴地正在聊美食,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提到:咦,这个黄豆是不是转基因的?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冲突性的话题来了,由于这个时候气氛很好,任何一个争议点都可能破坏氛围,那就赶紧把从这个争议点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比如从黄豆聊到别的什么国际贸易啊或者其他的养生的这些学问。
III. HOW_转移话题的方法
基本原则就是:先转化,再转移。先接应一句软化对方的立场,再丢出一个同样具有话题性的点让大家去讨论,这样做既不会太生硬因为你毕竟接了他的话,又能起到效果,因为话题已经被你转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就拿刚才的例子说,你可以这样说:转基因这个事情啊我真的不是很清楚,现在的争议很大,科学家之间也有很多争论。咱们平常老百姓哪知道啊。不过旁边这个菠菜应该不是转基因的吧?来来来,吃这个吃着个。”
还有一类转移话题针对那些伤人的话题,比如考试考的怎么样啊?赚钱赚多少啊?有没有男朋友啊?年终奖发多少啊?这些说起来都是泪的话,你要真不想回答啊,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支支吾吾,直接回答“说起来都是泪”就好了。
IV. 个人体会
节目中提到的两种信号情况之前都有遇到过:
1)冲突:
举个例子,在公司中午大家准备吃饭的时候,两个同事A和B约好了一起吃,这时另一同事C也出去吃饭,
C上前去跟AB说:我们一起去吃饭啊。
这时A说:不了,我们倆约好了。
C还接着说:为什么?大家一起呗。
A:不为什么,不想一起……
C平时还是算是比较大条的,这次我也看到Ta有点懵不知道接什么话题了。正好这时电梯来了,我就跟他们说:电梯来了快点上吧……于是自然而然得就岔开了话题。
2)敷衍
平时工作大家都需要跟领导汇报,比如会需要走到Ta座位处向Ta请示。有时到约好的时间点到领导处给Ta汇报时,你会发现领导眼睛看着电脑嘴里说:嗯好......
这时你就能判断出其实领导还沉浸在上一个工作中,这时就可以跟Ta说一下:领导我过5分钟再过来吧。
领导则会轻松得说:好,再等我5分钟,我写完这封邮件再找你。
V. 总结
总而言之,转移话题最关键的是要有眼力见儿,就是要看准时机,看准了时机再按照先软化后转移的节奏来:在需要转移话题时能要能做到基本正确判断;对于如何有效转移,则需要迅速找到合适的其他话题来进行转移;做到既不生硬又不尴尬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不断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