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是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1997年在美国上映,1998年在中国上映,2012年在中国以3D版重映。上周末我看了《泰坦尼克号》,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这部电影。这部长达3小时的电影有很大的魔力,相见恨晚。
可能出于对故事的不了解,我本对《泰坦尼克号》没有多大的期望,看后深觉远超我的预期。我们看过太多的电影情节,被或玄幻或科幻的电影制作吊足胃口。为什么这部老电影会给我带来巨大冲击,我想有以下几点:
1. 爱情遇上灾难
爱情多见、灾难多见,爱情与灾难并行不太多见。
爱情可遇不可求。杰克和露丝本来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以画画为生的流浪者,一个是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杰克赌牌赢了泰坦尼克号的下等舱船票。即便有船票,他在泰坦尼克巨轮上也很难遇到在上等舱的露丝吧。偏偏露丝不满被束缚的生活,想自寻短见以解脱,偏偏杰克在甲板上仰望天空时撞见这一幕。
杰克解救下露丝,两人的世界产生交集,一发不可收。
为什么两个背景天差地别的人会走到一起?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相似的灵魂。杰克热爱绘画,善于观察,他喜欢四海为家自由的生活。露丝爱收藏绘画作品,不屑世俗,热爱艺术,不想成为母亲维系贵族生活的工具,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们都在阶级的约束下做出妥协,也都勇敢尝试突破。二人在一次一次勇敢突破阶级界限后,一次一次互动中加深彼此的感情,产生刻骨铭心的“You jump, I jump”的爱情。
然而在露丝决定放弃贵族生活,决定与杰克双宿双飞不久,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在生死3小时的时空里,杰克和露丝进一步确认感情,相依为命,不离不弃。杰克一直保护着露丝,为他们的未来寻找生路。最后杰克冻死在海水中,始终守护在露丝身边。
“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产生于两个相似的灵魂,这份难能可贵的爱情在船难中定格,不知道这是喜剧中的悲剧,还是悲剧中的喜剧。
2. 生死时速中的选择 —— 接受死亡的人
在生死3小时的泰坦尼克号上,有很多角色,在生死面前各具特色,让人唏嘘。
泰坦尼克号的船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保持一生的完美航行记录,面临泰坦尼克号的事故无力回天。不知是对事故的愧疚,还是对航海的眷恋,他中途放弃组织救援,选择死在自己的船长室中。
泰坦尼克号的总设计师将时钟调到船遇难的那一刻,他将救生衣给了露丝,自己在船舱中等待船沉,与自己的作品一起沉入大海。
乐师演奏曲目,先是为了安抚乘客情绪;在情况愈加严重之后,他们继续坚持演奏,与音乐为伴,直到死亡。
困在下等舱的母亲,无法带着一双儿女逃脱。在渐渐被海水灌满的船仓中,守在两个熟睡的孩子旁。在母亲的摇篮曲中,孩子不知道死亡,他们短短的一生里也没有死亡的恐惧和痛苦。
拿着枪镇压慌乱人群的船员,坚持女人小孩优先的原则,接受了贵族的贿赂。在局面难以控制之时,在他知道千计人命无法挽救之时,他在众人面前抛弃受贿的钱,饮弹自尽。
人们在生死面前摆出不同的姿态,这些片段让观众看到高于生命的还有什么。
人活着,除了活着还有意义。我们也不妨想想,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怎样赴死?也许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的选择,就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最应该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