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人专访接近尾声了,从与伙伴们的交谈中,总会不同程度的触碰到某根神经,共情在那些瞬间让我心生欢喜。
尽管大家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有不同的原因,或是就业需要、或是对这份职业的憧憬、或是无奈之余的选择,在踏上岗位的第一天,他们或欣喜、或焦虑、或失落,可在面对孩子们纯真笑脸和渴望眼神的那一刻,更多的是想靠近他们、关心他们、启迪他们。这就是教师这个身份赋予的特殊意义。就在昨天,我采访到的李老师,让我倍感敬佩。今年是她教师入职的第二年,任教于贵州一所较为偏远的山村小学,从镇上到学校有6个小时的车程。更为糟糕的是,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专线汽车也没有,往返学校只能搭乘顺风车,或是搭伙包车……而自己刚工作,要顾家里又要供自己日常开支,存钱买车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原因,带给她太多的无奈。
“我爸爸生病住院我没能去看望;我闺蜜结婚我没能去参加婚礼;我一个月最多能回一次家;我男朋友因为受不了长时间不能见面的煎熬,我失恋了……”“除了出行不方便这一点,其他都很好!”这都是她的原话!我听到揪心的疼痛,而她却说还好!
这让我想自己去新学校第一天的场景:山路十八弯到达目的地,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三层年代久远(没过几年就推倒重建了)的教学楼、一间破败不堪的土屋,一楼是学生宿舍、二楼是教师宿舍,小心翼翼的踏着咯吱作响的木板楼梯爬上去,一大间被参差不齐的断木分成两间,一边是女教师宿舍,一边是男教师宿舍(说明一下,门是分开的),都是几人合住的。看看并非严丝合缝的木楼板,再看看被稀稀拉拉的报纸糊过的墙,一抬头,屋顶上幽灵一样飘起的烟雾,伴随着隔壁无比清晰的咳嗽声,毫不夸张,泪水夺眶而出……但那时,至少每天有一趟汽车进出县城,让我有可以适当逃避不堪面对的现实。可能我们的痛点不一样,但都足以让我们情绪失控……
再回到李老师身上,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她会经常发一些小美好。如晨光下的运动场、回校路上的风景等等。你看不出她的无奈和抱怨。就像她说的,身边的人总会问她,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积极乐观。从与她的谈笑风生中,我知道了答案—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矫情,享受工作,热爱生活。的确,跟随镜头,我看到了小小宿舍里的无限温馨,每一面精心布置的墙,每一件亲手制作的饰品,每一个充满希望的小灯泡,还有整齐摆放的床品、一尘不染的地毯……都是最好的热爱,最美的诠释!
(我们聊了近80分钟,却还意犹未尽,若不是夜已深,不舍得下线。)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愈发重视,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针对乡村教师相关待遇的倾斜,确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当然,乡村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的尽职和热爱,是他们坚守岗位、扎根农村不容小觑的大部分原因。同时也感恩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也走进乡村教育,走向乡村教师,因为他们知道,每帮助一位教师成长,就能让几十又几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受益。就像“青椒计划”,致力于乡村特岗教师的助力和培养,每一个经过青椒课程洗礼的乡村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就更加笃定,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赋能孩子面向未来。
每一种职业都不简单,能把职业当事业就更难了。大部分人没办法做到选择自己喜欢的,却做到了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