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里面讲了一则如何重新定位孩子自己的角色,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面的或者全面的认识。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心理暗示”,大家一般对某某有了一个定义后,就会不断的找事情证明自己所说。所以本来没有这回事的,也变成了这回事。那么如何让孩子从自己的角色中释放出来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条,以身作则
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当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输的时候,可以说:“游戏玩输了耶,但是我还是会祝贺你赢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输得起的榜样。
第二条,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房间被孩子打扫干净了,告诉孩子:“这个房间脏了,你自己可以主动打扫,这就是爱干净和负责任。”
第三条,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
家里养了一条狗,恰巧下午自己很忙,于是,告诉孩子:“我下午要出去忙,你负责照料狗的一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四条,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孩子的正能量
孩子在一旁,妈妈在给外婆打电话,告诉外婆:“孩子今天在医院打针都不哭,特别勇敢。”这时,孩子会很开心并且一直会对打针很勇敢。
第五条,记住孩子的关键时刻
孩子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老师说自己灵活性很差,连体操都要学半天”妈妈可以回想下孩子以前做过的可以表现灵活性的事情,讲给孩子听,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第六条,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形式做时,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玩游戏输了耍赖,妈妈可以说:“我不喜欢你这个样子,游戏虽然输了,但是我希望你大度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很重要,从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哪些做法是不对的。
一共六条,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使用,在这本书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生气,愤怒,沮丧等负面感情。于是,就每次会给孩子或多或少的抒发这种负面的情感,告诉孩子这种情感的存在也是有必要的。例如,自己晚了半个小时去接孩子,不是像原来一样夸孩子很有耐心很体谅他人,而是对他说:“等我那么长时间,一定很生气吧。”我自己都是很少像他人传送负面情感的,但是看到这里,我发现也许勇敢的表现自己的另外一面,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对自己的心里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