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线4小时,播放量破1亿;
仅仅截止7月17日,4期正片累计播放量就已经达到了7.1亿。
《中国有嘻哈》作为一个新网综,究竟是靠什么火爆到如此地步,在短期内成为一档现象级的综艺?
是高达网综平均成本4~5倍的2亿资金;是全新的剧集型选秀模式;也是中国综艺从未涉及过的嘻哈领域。
但更多的还是它全民皆知的“freestyle”梗、饱受争议的制作人以及实力抢眼的选手。

Freestyle
“你有freestyle吗?”
将freestyle放在最前面,就完全体现了它在《中国有嘻哈》的前期推广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个词语已经成了现下最热词之一,一度高居微博热搜榜首。
freestyle才开始火起来时,网上还有很多网友是一脸懵逼:这是个什么梗?我相信有不少人是在知道了freestyle之后才开始去追了《中国有嘻哈》。这个嘻哈中最普通的词汇为这个节目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我们很难去探究究竟是《中国有嘻哈》火了freestyle,还是freestyle火了《中国有嘻哈》?

吴亦凡
这里我没有说制作人团队,而是选择单说吴亦凡。吴亦凡在制作人团队中的人气是无可否认的,可谓是制作人中的流量担当。不说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气,《中国有嘻哈》关注度提升的法宝——得益于吴亦凡全民皆知的“freestyle梗”,也使节目在上线第一期就获得了巨大的热度。
不论是否承认,他对《中国有嘻哈》播放量的贡献都是无法忽视的。
前期我也质疑他在《中国有嘻哈》中的定位:究竟够不够格担任嘻哈节目的制作人?(虽然他的颜值确实是无可挑剔)
制作人公演后,吴亦凡一曲《6》褒贬不一。我们外行只能看个热闹了。但是在前几期的“60秒单独rap任务”和“两人battle对战”中,吴亦凡可谓是“行走的嘻哈教科书”,在四位制作人中点评最为专业,各种专业词汇是张口就来。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制作人团队会饱受质疑?
中国嘻哈圈有不少自己的大神歌手,但至今为止还没出现能够在大众市场有一定级别号召力的HipHop明星。而一档节目不可能去找小众领域的明星,他们没办法吸引来投资和大众人气。要想将小众的嘻哈文化带进大众视野,这样的制作人团队也就无可厚非了。
至少我们找不到更多能被普遍大众所熟知,还与HipHop搭边的明星了。

选手
《中国有嘻哈》的很多选手都是极具rap实力的,在hiphop圈也拥有自己的地位和粉丝。
列举几位个人比较偏好的选手:
PG_ONE: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万磁王,自带几十万粉丝。红花会本身也是一个在中国嘻哈界具有名气的独立厂牌。而红花会中的人才还不止他一位。
GAI:“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生漫长我劝你好生走路”,用一口流利的重庆普通话,代表着重庆地下嘻哈,一副拽拽的样子,总是怼着idol rapper。
TT:人气超高,永远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另一位颜值与实力都在线的选手。
还有吴亦凡的迷弟小白、永远商务的孙八一、帅在骨子里的Jony-J、实为语文老师的重低音炮鬼卞……
可能之前会有人质疑中国的嘻哈能力,但是节目到现在,这些真正具有实力的选手已经足够啪啪打脸所有质疑。网上关于黑幕的言论也此起彼伏,有没有黑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至少现在留下来的都不是没有实力的软蛋。
现在这些选手也成为《中国有嘻哈》的流量担当,自身的微博粉丝数也是蹭蹭地往上涨。
前期关注可以由明星效应和话题炒作带来,而持续的热度却需由主体的选手引导。
不喧宾夺主——这也是节目真正成功的一个重要点。
最后
我还想具体聊聊这“新颖”的节目形式。
作为一个 《Show Me The Money》的忠实粉丝,在看了SMTM之后再来看《中国有嘻哈》会有一种莫名的尴尬感。无论是图标、项链、话筒,还是节目形式,《中国有嘻哈》都和SMTM相差无几,甚至网传中国并未购买版权。而爱奇艺方面称《中国有嘻哈》属原创节目,灵感来源于美剧《嘻哈帝国》,看着这几乎一模一样的舞台、场景与流程,我只想问:
原创在哪里?农夫山泉的冠名吗?

《中国有嘻哈》固然是取得了极高的播放量,但依然存在中国大部分综艺无原创的通病。
优秀的模式可以借鉴与购买,但与照搬和抄袭仍属两回事。
目前,综艺节目模板的版权保护仍是传媒界和法律界的一大难题,对节目模板的保护力度还不够,但这不能成为一个空子与借口。
中国的嘻哈能手不少,但嘻哈在国内仍属小众,《中国有嘻哈》将小众的嘻哈带进大众视野,是一次革命性的举动。
但中国未来的综艺还是要不断在原创上下狠功夫,才能真正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