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初次杭州游玩灵隐寺,到后来因缘际会,在这座城市断断续续工作与生活,迄今已有多个年头。数十年间,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然而很显然,光顾得虽然频繁但也不曾好好地了解一下,都是随心,随性,随意地乱晃。有时,只是进去祈个福,求个平安;有时,只是为了看一眼殿前的佛莲;有时,仅仅只是为了爬到最上面的殿前,看那一抹茂竹修林;更有时,只是为了置身于香火缭绕间,听晨钟暮鼓,求心平气静。
众生皆苦,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还是第一次认真听了下关于灵隐寺五重殿的讲解,义务讲解的志愿者小美女人美声甜,忍不住拿出手机全程录了音,回来自己又听了一遍。嗯,感觉一下子对灵隐寺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与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作为杭州名气不下于西湖的景点,灵隐寺也是大多游客到杭州必到景点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盛行时代,寺庙僧侣众多,灵隐僧侣曾多达三千。梁武帝之后,大肆灭佛运动,及后世屡遭损毁。即便如此,西湖一带至今仍有不少寺庙集中分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寺庙,比如很早便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个净寺。至少,在我识灵隐之前,首先知道的便是西湖边的净寺。然而盛名之下却也仍然抵不过灵隐久负盛名千七百年,曾一度为“东南佛国之冠”。更何况后期还有民间所流传已久的济公传说,更是为灵隐寺增添的传奇神秘的色彩,引得众多游人,到杭州除了必游西湖之外,必游灵隐。
灵隐它以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济公传说,鼎盛的香火,引得无论是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虔诚参禅的僧侣,亦或是本地祈福的民众,络绎不绝,纵使严寒酷暑,依然挡也挡不住的兴致。更何况,灵隐所处位置,风景确实极好,参天古木,深山古刹,云烟万状,与市区之近,却浑然两个世界,深得一个隐字。
[灵隐寺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从中原云游入浙至此,看到这里山峰奇秀,山中一峰似曾相识,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在飞来峰下卓锡建寺,连建五刹:灵隐、灵山、灵峰、永福、下天竺,除灵隐之外,其他四寺或废或更,均已不存。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一千七百年来,灵隐屡遭毁损,尤其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几乎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分别于1952年,1975年,1987年经三次大规模修复,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面貌。
下车步行数十米,过一片树木分散的林子,至“咫尺西天”大照壁,右手边处便是灵隐山门。江泽民所书“灵隐寺”牌匾悬挂于山门之上。一株参天古木贮立于山门之前,山门似有被隐之势,若不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山门。
入山门,沿林荫道继续步行数十米,过飞来诸峰,冷泉,即可到达寺庙入口。入口处有一座8米多高的经幢,那是真正的文物。灵隐真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只有大雄宝殿两侧的两座石塔和入口出口处的两座经幢,均为吴越钱王时代所建,几经毁损,仍然保留下来,已是不易。
进入寺庙,便可见灵隐主体建筑,屹立于眼前,天王殿与大雄宝殿间的空地上,游客,香客正在上香祈福,大多祈求平安,诸事顺利,那一刻,无论是问求于佛,还是问求于心,至少都是虔诚,恭敬的。
灵隐总体格局为中轴叠上,两翼铺开。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灵隐寺最重要的五座主体建筑。
[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二个巨匾。上匾“云林禅寺”,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赐,灵隐寺曾经又名云林禅寺,即是根据于此。下匾“灵鹫飞来”,乃是黄元秀先生所书。因为本寺对面有飞来峰,相传此峰是从印度灵鹫峰飞来。东晋慧理和尚认为:此峰乃是仙灵所隐,灵隐寺之得名即是缘由于此。因为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为天王殿。
天王殿正中,则供奉着是弥勒菩萨,它腆着大肚,咧着笑口。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怀大笑,笑人间可笑之人。
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作慈氏,也就是慈悲之意。依佛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夭。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出家于岳林寺。他圆寂前,端坐在岳林寺一块盘石上说谒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像供奉之。
在弥勒菩萨像两旁的,便是我们时有耳闻的四大金刚了。他们个个身穿盔甲,手持武器,怒目而视,给人一种威震四方的感觉,不过别怕。他们可都是护持佛法的大将,威武不能屈,去恶扬善,保护着每一位行善的人们。所以佛教中也有称他们为“护世四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佛经上把众生世界,依次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每一界又以禅定修行功夫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天。欲界中最高级的天是“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是指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又称四大天王、护世四天王、护世夭。六欲天又分为六重,第一重在须弥山之蟹,叫“四大天王”。那里耸立着一座大山,名叫犍陀罗山。此山又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他们“各护一天下”。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身穿甲胄,“持国”即指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法器代表“调”,守护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相传他因能使众生增长善根而得名。法器代表“风”,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所谓“广目”,佛经上说他是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众生。法器代表“顺”,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拿着形似雨伞的宝幡,左手持银鼠。多闻是指他的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又能以宝伞、银鼠制服众魔,保护众生财产,又是财富之神。法器代表“雨”,守护北俱卢洲。
四大天王,护国护世,喻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大家可以看见一尊雕像——韦驮菩萨。他手执降魔杵,威严无比,象征着降伏世间一切邪恶势力。他曾发愿,护持佛法,永为众生服务。
韦驮,梵文音译为私建陀。依佛经传说,此神又称韦天将军,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之最著名的护法神。在佛陀即将涅槃时,韦将军曾得到佛陀的附嘱,以护持佛法。因此,现在佛寺中,韦驮塑像一般都是面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像,保护佛祖,驱除邪魔。灵隐寺韦驮雕像是南宋初期遗物,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一般简称为“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寺院因而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门前的正上方有“妙庄严域”四字,是前浙江省图书馆长张宗祥先生手笔,下方这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7年第二次重写。“大雄”是佛的德号,意思指佛有大力,能伏众魔,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大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殿字的瓦饰、窗花、斗栱、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绘图,均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本殿共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问,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其它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本殿正中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的这尊佛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佛像为蓝本,与华东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共同创制,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而成。并曾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这尊佛像加莲花座共高有24.8米,仅像高也有19.6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佛像造形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庄严肃穆。端坐莲台左手上抬,作吉祥姿态说法相,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当你进殿抬头瞻仰时,与佛像视线刚好相接,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呵护。
殿内东西两侧站立的雕像,名为二十诸天,出自《金光明经》,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富等天神。东边十尊是:婆竭罗龙王、增长天王、坚牢地神、鬼子母神、韦驮尊天、摩醯首罗天、多阔天王、大功德天、日宫天子,大梵天王。西边十尊是:阎罗天子、摩利支天、广吕天王、菩提树神、散脂大将、金刚密迹、持国天王、大辨才天、月宫天子和帝释尊天。
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共有十二尊,号称“十二圆觉”,圆觉意为“圆满觉悟”,相传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从东面排列分别是: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从西面排列分别是: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大殿内以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是非常少有的。
大殿后壁,可以看到一组大型雕塑,高20余米,雕塑材料全部用黏土塑成,不掺一点水泥。它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共有大小佛像150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现了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游遍参五十三位名师而后才能正果的典故。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
这组群雕布局分天、地、海三层。最上层那尊形容枯槁、庭骨鳞峭的雕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态,又称恶佛像。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也是为什么和尚只能吃素,却可以喝牛奶的缘由。中层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最下层中间这尊手执净水瓶的是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他脚踩鳌鱼,独占鳌头。此鱼传说是海中之王,其眼一眨,都有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后被观音菩萨所驯服,所以也就成了观音菩萨的坐椅。观音菩萨右侧,有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童子,他便是善财,左侧是龙女,民间所传说的“金童玉女”,便是指他们这两位。
[药师殿]
灵隐寺的第三重殿——药师殿,本殿单层重檐歇山顶,面揭七间,进深三间,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三字,字体端庄,道劲有力。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立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为“东方三圣”。
据《药师经》记载: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为“大医王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曾经在行菩萨道时,发过十二大愿,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
东方净琉璃世界,殊胜庄严,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光明,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三恶道,是佛教徒所向往的清净国土。
大殿两边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他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轮流值班,教化众生,保护众生。因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因此也称十二生肖保护神。
很多参观游玩的人感兴趣,不亦乐乎的寻找自己对应的生肖。
[直指堂]
本寺的第四重殿——直指堂。直指,意为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堂,也就相当于其它寺院的法堂,在寺院中它主要是用于讲经说法,寺院许多大型的讲经法会,都是在这里举行。
法堂中间设有一个用东阳木雕的讲台,精美异常。上面放有一把狮子座,是法师讲经说法时的法座。寻因法师宣讲如来正法,能摧破外道邪魔,犹如狮子一吼,百兽皆服,故名狮子座。座位背面悬挂着雕刻精致的大法轮,它是法堂的主要特征。所谓法轮,是指佛陀说法,不止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展转相续,故名法轮。
文物展厅
法堂下面是灵隐寺文物展厅,厅展面积为638平方米,内设防水、防火、防潮、电子监控和空调系统。厅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四、五十个展柜,内藏有灵隐寺历代珍藏的文物,其藏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灵隐寺历代方丈所用过的法器,如拂尘、如意等;二是纯粹的文物,如南宋的瓷瓶;三是佛教方面的文物,如贝叶经、唐人写经以及出土的佛像等;最后就是丰富异常的书画珍品,如吴昌硕的篆写条幅,任伯年的所画的扇面,沙孟海手书对联、清代竹禅和尚所画的济公活佛等。其中部分文物极其珍贵,经过杭州市文物局审定,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级保护文物。文物展厅可以说是灵隐寺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座真正的宝库。
直指堂最下面,有一块大的青石,上面刻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供世人瞻读,只是不解,众人跳起来摸青石上面的刻字,还乐此不疲,这又是个什么原因?难道说,就跟国人总喜欢往一些建筑上面贴硬币是一个意思么?私以为,祈求在心即可,大可不必如此。
[华严殿]
灵隐寺的最后一重殿——华严殿。从华严殿往下观望,五个大殿贯穿在一个中轴线上,层层递进,殿门上挂有原国家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的亲笔题字“华严殿”。
华严殿内供奉有三尊庄严雄伟的佛像,中间手结毗卢印的是毗卢遮那佛,右边手持莲花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左边手持如意的是大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仅用一根珍贵巨大的楠木雕刻而成,佛像雕工精致,线条优美,为了和楠木本色相协调,只用金箔勾画了一些细细的花边,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组佛像高达13米。据记载:三者都是华严世界里的圣人,所以又称为“华严三圣”,华严殿即是依此而得名。
毗卢遮那佛,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注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佛。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圣位,故称贤。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华严经》上说:“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诸佛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他在诸菩萨中号称“智慧第一”。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山西五台山则是文殊师利菩萨示现应化的道场。
《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以十大行愿摄持教化众生,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四川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示现应化的道场。
五座殿堂细细看完,已近午时,炎热酷暑难耐,想起正事儿还未办,于是赶紧去殿内拜了拜,看了会殿前的那几株莲花,部分已近凋零之势,却依稀间仍然看到一两朵开得极好。许是因为听经听佛,沾染了佛气,总觉得比别处的莲花多了一丝灵气。
去灵隐竹林里看了会竹子,到最高处看了看远处的云烟山峰,转身下山。
我相信过一段时间,还会再来转一转的,且不说即使什么都不做,就是坐上一坐,也会觉得心安,会觉得平静。所以每每感觉心中的洪荒之力快爆发时,便会跑进山里,跑到庙里坐一会儿,然后,觉得什么都是空,什么都是浮云。人生在世,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都说灵隐保平安很灵验,很多人慕名而来。我从来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万事只随心,却也一直对灵隐心存敬畏。许是第一次慕名而来,诚心地祈祷平安,下山之后,便遭遇了一场擦肩而过的车祸。又许是一次心中所念,下山之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自此之后,即使我仍不大信神灵之事,却一次比一次更加虔诚,也更加明白,其实,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而往往心诚则灵,与神佛无关,佛不曾渡人,不曾解救于人,唯人自渡。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