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听着这首赵照的《当你老了》,你有想过,父母老了,他的晚年将如何度过?
当父母老了,他在你心里不再是那个高大伟岸的依靠了吗,他们不再坚强,不再有用了吗?
作为子女可能会觉得,父母老了,就需要人陪了,你有能力了,就想要把所有最好的都给父母,可那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
《超级演说家》北大女博士王帆说:“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个人觉得,有时候真没必要看穿父母的坚强,当你觉得她弱了,老了,你很自然得就会让她休息,放到那儿,我来做。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子一样,怕她犯错,怕她不小心伤了自己的身体,其实你的潜意识表达出来的观念会变成,你老了,不中用了,............。
奶奶已经八十几岁了,近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现在我们觉得她年纪大了,都不让她做事,怕她累着,她反而身体不好,连她自己都不想动一动了,天天就坐在家里,很少出门走走。
可她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却阻止她去做,她便不再去做了,也很少运动,就坐着,像一尊雕像一样望着远方,空洞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奶奶一旦生病情绪很低落,每次都说不吃药了,让她去死,听着我们都好心酸,越是身体不适越是要放弃自己。因为她觉得自己没用,什么都要靠别人,不仅仅是因为怕麻烦,拖累我们,而是觉得自己或者没有任何价值了。
我想没有一个人感觉自己是一个废人的时候,还精神焕发,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等死,生病的时候就会更加恐惧,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这样的恐慌造就了,他们的消极心里,加上年轻人事事都不让他插手,也没有人再需要她做什么,这样的观念,就会慢慢变得根深蒂固。
所以,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很开心。在处理这些简单的小事时,他们会动脑,动手,打发时间,有益身心健康。
况且为自己爱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快乐的,我们为什么要剥夺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
千万要避免父母感到,他们没有用的感受。不然他们心情不好了,容易变得抑郁,影响健康。
去年,爸爸生病住院,我们离家又远,她一个人在家里,我们很不放心,家里电话也打不通,我们叫哥哥回去看看她,她看见哥哥回去,高兴极了。
连忙去做饭,虽然哥哥有叫奶奶别做,自己很忙,要回去上班了,可奶奶还是坚持做了,她认为自己的孙子大老远跑回来,自己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给他,中午饭肯定是要吃的。
但哥哥没吃饭,忙着赶回去上班,后来回老家听爱跟她一起唠嗑的老奶奶说,
她在家里悄悄哭,觉得她老了,不中用了,我们会嫌弃她。
奶奶最怕她做的饭我们不吃了,因为从小她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爱我们的,她喜欢看着我们高兴的接受她为我们准备的吃食,这是奶奶最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所以,我们爱TA就用乐意接受TA爱我们的方式,那样TA心里才踏实。
小赵,在城里住了赚了很多钱,于是把父母接过来享福,家里请了保姆,父母整天无所事事,非常无聊,很难与城市生活接轨。
住了半年就身体各种小毛病不断,整个人也没什么精神,再也不像是刚来城里开心爽朗的大叔大婶了,他们不止一次想要回家乡下种地,可儿子不同意,碍于情面,也不好强硬的回去。
在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祭祖,父母说要在乡下住几天,儿子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回家接两夫妻,可他们死活不走。
他们说在乡下住的自在,都是认识的人,找人唠嗑都方便的多,最主要的是回家住了一段时间,浑身都舒服,没有哪里疼了,干点农活身体反而健康了。整个人都精神百倍,声音宏亮,笑声爽朗,儿子知道后,没有再执意要求父母进城同住。
只是一有空就回去陪他们,一家人在菜园里,种种菜,晚上一起在院子里面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每次小赵回城里,都带着父母种的新鲜蔬菜,土鸡,蛋,老两口笑的合不拢嘴。
叮嘱儿子:“我们还能动时,能做点是点,自己种的纯天然的,没有打农药,能让你们吃上口放心食品,妈妈看到你们健健康康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爱TA就给TA想要的。
年轻时生病了,会觉得过段时间就好了,人生还很长,而老年人呢,却觉得没有时间了可以等了呀,我们不要打消老人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记得阻止老人涉及危险的事情和有害身体的习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且喜欢做的事就是对他们老年最大的安慰吧。
我一直认为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被自己爱的人接受给予,更是一种幸福。
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