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最后被齐天师傅说动摇了。
那么,再考察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参加同理心的双证班。
如果是要为了让自己学到个新的知识,该当如何?
如果是为了能够讲完一堂这样的课程,又该当如何?
如果是为了去知道另外一个社群到底是怎么玩儿的,且当如何?
我有的,是时间和调度。
我没有的,是全盘的整体规划和时间。
人生中,或许只是个小浪花,所以,好好看清楚,每一个结论后,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吧。
另外,附 10.25 听 鹿友会燕子老师的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昨天听了燕子老师《自由而链接的情感关系》的分享,很受启发。
首先谢谢燕子老师分享的关于她自己的情感故事,和丈夫的沟通、相处、倾听、拥抱,在一天天的包容、接纳、磨合中,两个人的幸福生活是在自由和链接的过程中稳定、长久又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一个还没有跨入婚姻大门的小女子来说,我其实并不能够切身体会这样的“爱意流动”,在燕子老师分享她的故事的时候,脑袋里的画面和场景感是有的,可那份感同身受,我估计还要一段时间、自己去经历过了才会知道。
但,虽说没有夫妻这样的情感关系的“切身体会”,我想分享是的我自己的小故事。
1、我和我的闺蜜们
2、我和我的前男友们
之前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五颗糖起步的,我的闺蜜们,朋友们,把我保护的很好,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我的情绪,我的需求,我反馈给她们的就是,我的天真、我的努力和我不会让你们有多余的担心。
而当我遇见亲密关系的男友的时候,会把闺蜜们对我的保护的“五颗糖”加注到那个男生身上,总会觉得对这里不满意,对那里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
1)我需要有移情的能力,将我对闺蜜们的接纳、包容、理解,要能够同样移到男友们身上。无论是闺蜜还是男友,在五颗糖或者更多的糖的日子里,要有同样的感激。快乐,其实等于能力(现实呈现出来的状态)-期望值,减去期望值,其实说的是去真诚的接纳现阶段的自己,无论情绪的好坏,先和自己相处一会,在正常状态下后,再去感受情感原本的样子。
2)我需要凡事等一等。很羡慕燕子老师,感受到自己的“委屈、烦躁、失望”后,能对自己暗示,放松心情、独处一会儿、稍等一下,充分感受自己身体带来的感受,调解完毕后,再去和对面的他沟通和交流。我的生活和工作,时常也会有这样的时候,那么,我需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等一等,感受自己,独处一会儿、稍等一下。
3)反过来说,闺蜜和男友,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方式。将五颗糖这样的“框架”和“论调”放在情感关系的衡量里,反而是给自己设限了。在不懂得怎么爱和被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对面那个人一定要比我自己还要了解自己才好,静下来,其实内心的需求是:我希望被理解、支持、包容。那么,了解到这个需求后,在恰当的时候,对闺蜜或是男友有合适的沟通和交流,情感关系自然会更好。从前,对闺蜜做得还算不错,今日,知道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从前,对男友的要求相当苛刻,今日,知道原来我需要先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懂得和自己相处后,再去将自己的需要和对方沟通。爱,从来都是相互的。
燕子老师说,一个好女人是好男人的学校。我能意会。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尽管,这句话,被验证了好多次,读过好多文章,但做起来,人人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在自己摸索的人。千人经验固然重要,但个人的探索和成长,才能让两个人更好。
我希望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都能够自由。和对方相处时,是开心的,就算不做什么事情,也能感受到情谊流动。
今天的改变是,接受目前不完美的自己,向更好的自己努力。
最后,附上燕子老师晚上分享的文字逐字稿,大家也可以一起感受那份感动!
谢谢整理文字成简书的F68的林佩纯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