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周海媚死了。前一阵才过完她的生日,照片上的她脸色红润,笑容灿烂,50来岁,如阳光正璀璨时极速坠落。让人感叹着人生无常。
你们是什么时候觉得死亡是可怕的呢?现在回想,可能是初中时候才开始感知它的可怕。
在我们村里,小朋友是白天晚上都是一堆着玩的,一呼百应的的集合,而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聊家常,也有外出打牌的,看电视的,死亡那时并不经常光临。
日月如梭,我们一寸寸长高,老人们却一天天断了一截似的矮下去,寻常日子,第一次哀声响起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只是疑惑大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再大点,哀声渐渐的频繁了起来。有时候躺在床上,耳边就突然响起了哀声,就明白村中又是那家的老人去世了,后半夜就枕着断断续续的哀声入眠。
老人去世要去领钱(2块钱),吃饭,送山(跟着去到土葬的地方,在期间还有20或30块送葬费)。小朋友不懂大人的悲伤,感知着热闹,只觉得有一笔钱够自己去买心心念念的零食或玩具。
最直观的感受死亡的意识是初中的时候。一如平常安静的晚自习上,我偷偷的在座位上翻看着意林,眼泪毫不自觉的落了下来,事后才知道这诡异的不合常理的征兆是提醒我,你的亲人离世了。
课堂里哭了,在路上也哭着,家里闹哄哄的,大人们赶着做饭,布置,超度。那具小小的身体啊,就那么与世隔绝的躺在草席子上,闭着眼,人间的生气与喧哗再也与她无关了。
一模一样的形式,我看过经历过很多回,之前只觉得离我很远,是长大了吗?懂事了吗?那距离一下子就在跟前了。我开始了解死亡对活着的人是及其残忍的。有失去爱人的、老伴的、儿女的等等,死亡是抹掉她存在世间痕迹,只留下如电影般鲜活的影像。
有一位网友说,我们国家缺乏三种教育,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分别对应,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
我们忌讳性,小时候家长们统一口径说我们从哪哪来的,从而让我们隐隐感觉那是不可谈论的话题,初中上生物课都觉得羞耻,老师无奈地一词略过。我们忌讳死,死是庄重的、晦气的、可逃避现实的。一如之前报导的种种悲剧,可死亡是生的一部分,曾经在生的中央,一切事物都以死为中心运转着,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醒醒吧,大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