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养成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懒惰,百度百科给的解释(如下所示):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

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同学们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


                              【一】

上面一大段话其实概括起来几个字就可以了,不过编辑这么一大段话进行修饰也是够敬业的。嗯•••虽然还想吐槽但话题被岔开就不好了,我们还是回到这个词本身上面吧。汉语词语中懒惰的基本解释为:

不爱劳动与工作;不勤快

而懒惰亦作懒嫷、孏惰,这在一些古籍中可以找到它的出处,虽然是文言,但也能看懂,所以我把它们给挪了过来,毕竟让大家去自己看的话,估计没人会有意的找,所以,我是不是很贴心(ಡωಡ)

  《朱子语类》卷一七:“先生病中应接不倦。左右请少节之,先生厉声曰:‘你懒惰,教我也懒惰。’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

  清、孙枝蔚《忆儿行赠韩叔夜》:“良朋盛会无几日,相寻那许更懒媠。”

  冰心《往事二》七:“我自然不能再懒惰,至少也须敷衍敷衍。

  唐、杜甫《示从孙济》诗:“阿翁嬾惰久,觉儿行步奔。”一本作“ 懒惰 ”。

  宋、张咏《县斋秋夕》诗:“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

  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文书引睡睡复醒,万事不理任孏惰。”


                              【一】

懒惰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只不过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不同,有的像闲情雅致、度假一般;有的却让人不喜、甚至产生反感。这两种相反的极致,想来也是个人的习惯、素质、品味所形成的差距吧。

其实懒惰就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你越纵容它越“蹬鼻子上脸”,不把你放在眼里,面对这种“熊孩子”必须严厉,严格的整治一番才行!姑息、包容什么的真的不适合它。

既然说到了这个“熊孩子”那就要再提一下它的表兄弟们,虽然没它“熊”但也要注意一下:疏懒、懒散、懒怠、怠惰、懈怠这几位“大兄弟”才行啊。

一个人的懒惰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这个养成史也不是一下子就写完的,欲知下事如何,请等明天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