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想做计划的时候,大多都是处在一种仪式感的环境下,比如在周末、月底、年终。而这个时候,这种仪式感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假象,无形当中会夸大对自己的认知。
2016年5月份的时候,我花300元在网上参加了一个社群。群里的小伙伴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都已经在自媒体圈和知识付费的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有写手、有讲师、有声音主播,也有生涯规划师和工程师等等。当时我们在大群的基础上,组织了一帮想突破写作的群友,可能是受了群里大家的鼓动和激励,大家满腔热血,纷纷表示要努力写文章。当时分了几大阵营,有要坚持每周更文的,有要坚持每两天更文的,最激进的是有人说要每天都写,而且每天都发到公众号上,不少于1000字。当时大家都很冲动,觉得其实就算每天更新也没有什么,实在不行就当日记写,只要坚持下来总会变好!当时的口号是坚持每天更文,坚持一个月,见证不一样的自己!
然而事与愿违,坚持每天更文和两天更文的小群几乎全军覆没,坚持每周更新的保持的倒还算可以,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完成率。其实当初建立小群的时候也规范过群规,如果不正常打卡,要罚红包,可是时间久了,总是不能完成的人也就破罐子破摔了,干脆不吱声装傻,而其他人也总有意外的时候,看别人没发红包也就不管。最终,群里所有人都不吱声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好好保持。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一开始大家没有正确的对写作这件事做一个整体的合理的计划。群里有很多大咖,也有很多草根出身的自媒体黑马,每天大家聊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话题,总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只要我不怕吃苦,坚持努力,我也肯定可以。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我们过于感性化,心中充满了斗志,却忽略了对事情可行性的分析。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人真的是刚开始写作,无从下手;有人工作性质特殊,经常要加班;还有人就是懒,虽然理想是好的,但是懒也要一步一步来改变。
2017年过去1/6了,还记得当初的新年计划吗?每年的新年计划里面,大家都会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好像新的一年我们就可以否极泰来一帆风顺,好像新的一年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然而弹指之间,新年已经过去1/6,那些年初的计划,又有多少实现了呢?又有多少真正开始了呢?
其实年初的计划之所以没能如愿实现,不外乎两个原因:
没有看清自己真正的想要。每到年底,大家都会做复盘,盘点一年的收获和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新一年的计划。当我们复盘的时候,往往容易盯着问题不放,把本来可以忽略的问题无限放大,继而作为期待当成新年的重点计划。而在做新年计划的时候,又特别容易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过年期间,本身就是工作变动大、家庭影响大的时候,很多人的计划都会因为同事的变动和家人的影响而发生短期内的变化,然而在这么一个有仪式感的时间段里,我们又不知不觉把这些变动当作了新年的重心。说白了,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眼前的问题当作重心,而忽视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
盲目乐观导致计划不切实际。每到年底年初,各种社交平台上总会充斥着满满的鸡汤,甚至是私下里朋友聚会,也都在谈论着新年的“小目标”。各种鸡汤各种励志,一方面给自己的“去年”找了点心理安慰,去年因为各种问题没做好,新年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肯定能实现。再者给自己造成一种假象:新的一年,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完成很多很多目标,可以学习更多技能,可以赚大把大把的钱,就好像新的一年会比去年平白无故多出365天一样。
每当在一个有仪式感的情境的时候,我们总是无端的给自己更多幻想。就像参加大咖的分享,听偶像的励志故事,当时就像经历高潮一样兴奋,踌躇满志,热血沸腾,然而很多并不实际。
所以在这个新年已经过去快1/6,工作已经有三周的时候,经历过过年期间的生活,又在新年的工作中度过了三周,对于当初的计划肯定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重新拿起当初的新年计划,重新认真思考,相信会有更加理性的答案。
关于新年计划,有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1、找到今年的重心
做计划的时候切忌什么都想要。每当我们年终做复盘的时候,总会遗憾这一年有太多事情没来得及做,希望明年能够尽可能多的实现。于是在做新年计划的时候,把所有自己曾想过的事情全都罗列出来,给新的一年填的满满的,让自己的新年计划看起来很充实,然后给自己造成一种假象,虽然去年我做的不好,但是今年我给自己安排了那么多,今年棒棒哒!
首先,谁都不是超人。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有限的精力里面做无限的事情。如果你是个学生,你每天要上课,要复习,要考试,还要参加活动;如果你已经工作了,那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在工作上。如果这时候再给自己罗列更多任务,人的精力如此有限,你分担出去这么多,实际上是会对你的主线任务产生不良影响的。况且,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以自己的主线任务为主,切忌贪多。
其次,当罗列出如此多的计划,又因为自己精力有限,或者时间管理方式不当,而又没能如愿完成时,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挫败感。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期限到达的时候对于结果和自身表现的不满。由于事情的结果没有出现自己预期的样子,内心就会产生惭愧和负罪感,对自己缺乏信心,进一步导致后面的计划执行起来不能保证足够好的状态,陷入无限的死循环当中。
因此,在做新的计划时,一定要有一条核心的主线任务,一切的努力都以这个任务为前提并且不能占用完成它的时间。
2、正确预估计划完成的时间和所耗费的精力
曾经我给自己做过一个周计划:每天早晨6点起晚上10点睡;每周跑步4天以上,每次不少于5公里;每周写3篇文章,不少于1000字;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学习日语4天以上,每次至少半小时。做计划的时候,看着表格里面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心里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很奇怪,明明什么都还没开始,却只因为看到计划就充满成就感。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难执行下去。首先,对一个很久不运动的人来说,突然决心运动,上面所说的运动量还是算大的,身体经常出现疲惫状态;其次,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觉得有很多可写的,可越往后,素材越少,思路枯竭,有时一周都难以完成一篇;再者,每天给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可总有加班的时候,总有陪客户喝酒喝多了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总有生病的时候。
不出意料,这个计划很快就夭折了,又在我做计划的路上添上失败的一笔。究其原因,自己没有正确预估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精力的投入甚至超越时间。最后由于压力过大,成功的把自己计划打乱,顺理成章的夭折。
因此,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正确预估任务完成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所耗费的精力,并且给自己留出足够充足的弹性时间来应对突发状况,保证计划能顺利进行。
3、把任务量化
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整体目标,但在执行之前一定要把目标量化,分解成每个阶段的小目标。
去年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2016年要读20本书。这个目标听起来是不大的,一整年的时间啊,读20本书,而且还没有规定书的长短,应该很好实现吧。然而在确定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就没再做更进一步的规划,最终年底的时候发现,竟然才读了5本!
虽然听起来一年20本并不多,但是如果分解到具体的阶段,其实任务还是挺重的。一年有12个月,大概52周,为了方便说明,就当作是50周。那么每周要读0.4本,也就是2.5周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开始的时候,借着年初的鸡汤,读的还是比较快的,然而等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工作很忙,又有各种活动和聚会,于是就搁浅了下来。最为严重的是,自己并没有因为暂停而产生内疚,因为当时想,后面时间不长着呢!
任务一旦不量化,我们就会直觉的以为时间还很多,当最后时间逐渐逼近的时候,才突然惊醒发现一切都迟了,于是又陷入了遗憾、自责和打击自信的怪圈。
所以,如果做了比较长期的任务,一定要在开始之前就把它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小的阶段,然后坚持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成就感,也会保证整体任务的进度和完成。
4、根据变化及时调整
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你的计划。
首先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当你的工作需要你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另一项你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内容的时候,如果你不能选择放弃这个新的机会,那么只能修改你最初的计划。在我大三那年,我们班有个女生,在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写了个新年计划,今年要读多少本书,要坚持每周几次进健身房,等等等等。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那年学校突然改变了新政策,本科学生可以大三提前申请研究生,在大四就可以提前读研。在她的新年计划里,本身就设计了为了考研需要准备的工作,这时候突然知道可以提前申请了,于是她放弃了自己大半的计划,专心准备研究生申请工作。事情发展的很顺利,她成功申请了提前读研,在读研的第一年,因为没有了本科毕业的压力,也还没有研究生阶段很重的任务,她把去年自己暂时搁置的计划又重新拿起来,最终也都实现了。
其次,之前一直强调仪式感,是因为在充满仪式感的环境下,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更多的带有感性的味道。我们经常会有大发感慨的时候,在这种情境下做出的决定,大多都受当时环境和近期发生的事情的影响。然而我们做计划的时候,一定是冲着未来有可能对我们有益的事情做的,这种事情有时并不表现在某一个具体的狭隘的场合,可能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体会、去总结。所以,当发现最初的计划并不合适时,要尽快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满足成长和成功的需要。世界一直是变化的,做了计划并不意味着就要一成不变的坚持到底,根据现实情况,根据自己的体验,及时调整,才是明智之举。
5、提高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所有的计划,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上,无异于纸上谈兵。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做计划,不管大事小事,做之前总是要先拿出来分析一下,然后思维导图也画的有条有理,可是一到开始行动的时候,拖延症就犯了。每次都是即将要到截止时间的时候,匆匆忙忙赶完。
计划只是我们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只有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实践、不断检验,不断调整,才能最终实现计划当中所真正期待的事情。
2017年我的新年计划里面有一项,加入思享同道原创作者成长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面,如果用以上观点来分析的话:
首先,我的主线任务就是提高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只有坚持写下去,逐渐才会有更好的文章出现。其次,对于预估所耗费的时间和目标的量化,计划本身已经给出了答案:每两周交一次稿子,每次不少于三千字。相信这种要求对于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完成的,而且是有很大空间的。再者,在灵活调整方面,只要发个红包,是可以申请延期的,但是延期不代表可以不完成,后面依然必须补上。在这方面,其实给了大家很多弹性的空间,来处理生活中的突发情况。最后,关于执行力,计划中专门设有督导老师,很尽职尽责,虽然每次都不想看到老师点自己名字催稿,但是不得不说,借助外力来督促自己,这种设计确实能保证人的执行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相信自己应该会坚持下去这个计划,我也相信,计划中的小伙伴大多也都会坚持下来。
2017年过去近1/6了,时间不长也不算短了,还记得你当初的计划吗?完成的怎么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