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辰与财神撞满怀
三十又八的生辰,恰与财神节撞了个满怀。窗外的鞭炮声零星响起,空气里飘着几分热闹的烟火气,我坐在灯下拆着家人递来的礼物,忽然觉得这巧合里藏着一种温柔的隐喻——中年的日子,原是不需要外在的“财神”来定义富足的,心内的丰盈,才是最好的生辰贺礼。
记得二十岁时盼生日,总盼着盛大的派对、璀璨的蛋糕,盼着别人眼里的羡慕与祝福,仿佛那些热闹才能证明自己被爱着。三十岁那年的生日,却在加班的深夜里潦草度过,对着电脑屏幕吃了半块凉透的披萨,心里满是对“三十而立”的焦虑,怕日子不够好,怕自己不够优秀,怕辜负了身边人的期待。
如今站在三十八岁的路口,才慢慢读懂“成长”两个字的重量。它从不是年龄数字的叠加,不是眼角新增的细纹,也不是衣柜里越来越简约的衣裳,而是心态里悄悄长出的从容。从前遇事总爱慌,丢了一件小事能纠结半天,被人误解了会整夜睡不着;现在却学会了笑着摆手,“没关系”三个字说出口时,不再是逞强,而是真的懂得了“事过即无痕”。
就像今天,没有铺张的宴席,老公煮了一碗长寿面,卧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还送了一本我念叨了许久的旧书,扉页上写着“愿你永远有读诗的心情”;孩子画了一张歪歪扭扭的贺卡,背面用拼音写着“妈妈最棒”。这些细碎的瞬间,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让人温暖——原来中年的幸福,从来不在“拥有多少”,而在“感知多少”。
窗外的鞭炮声渐渐淡了,我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没有了二十岁的青涩,也少了三十岁的紧绷,如今的眉眼间,多了几分“随遇而安”的松弛。不再执着于“必须活成什么样”,反而喜欢上了现在的日子:清晨能为家人做一顿早餐,傍晚能在小区里散步听风,周末能窝在沙发上读一本闲书,偶尔和朋友聊聊天,说说生活里的小事。
三十八岁的生辰,与财神节相遇,倒像是生活在提醒我:真正的“财富”,从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心里的安定与柔软。中年女性的成长,从来不在年岁的增长里,而在心态的沉淀中——懂得与自己和解,学会与生活相处,珍惜眼前的每一份小确幸,这样的日子,便已是最好的模样。
往后的岁月,愿自己依旧保持热爱,依旧心怀柔软,不为年龄焦虑,不为外界纷扰,在平淡的日子里,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值得回忆的时光。这,便是我给三十八岁的自己,最好的生日祝福。
第一批学生的很多家长,这么多年,一直祝福不断,这是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