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平衡的问题”。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身上很明显的特质,就是为未来而活,我总会为未来做很多的规划。未来如果看上去一片大好,我就莫名的兴奋;未来如果看不清楚,我就特别迷茫、焦虑。可是未来实际上总会是未知的,我的一切猜测与预估都不是一件确切的事情,但我对未来的认识与把握却时时的影响着我当下的感受,幸福感的知足,或是不安的恐惧。
我从不愿意太多地去回顾过去,或者说是回顾过去的不堪,可能是因为完美主义,总觉得过去的自己可笑至极,过去的错误,只会对现在的自信心是一种残酷的打击。
而我当下做出的决策与行为,一直在为未来而准备,未来需要怎么样,我就会试着朝未来的方向走去。五一回老家,我老妈说了一句话,省钱省了大半年,因为家里的一件事,终于想开了,其实多花一些钱,也好像并没有对生活影响很大。
有人说,我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有些人,特别会活在当下,他们懂得享受当下的一切,他们会为当下的快乐做利弊的判断,他们总是嘻嘻哈哈,总是看着有很好的心态和状态,让人羡慕不已。可是他们也有苦恼,没有规划的人生,似乎从结果上来看,也是一塌糊涂的。
缅怀过去,活在当下,憧憬未来,我们都是需要的,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总会偏向于其中一种,有环境的影响,有性格的因素。而平衡这三者的关系,不断的切换我们自己的状态,才是人生的学问。
再说平衡,生涯的平衡,平衡外界的名与利,平衡内部自我的快乐与家庭集体的和谐,就如生涯的四个维度,深度、高度、温度、宽度。实际上我们都在追求这四个方面,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着重点不同,有人更想要名,能够流芳百世,造就后人;有人更想要利,能够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权利,来谋取更多的利益;有人就想简简单单的、快快乐了的;有人就想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和万事兴。
生活幸福就在于,你能够得到自己的要的维度,而不用在其他不需要的维度上面,大耗体力。生活的残酷在于,你想要的那些维度,如果符合当下社会的环境追求,你可以庆幸不已,如果不符合你只能慨叹不已。
实际上同样的,四个维度都是我们人生中需要的,没有理想的国度,让我们不用去妥协,就能够获得。在现世的世界中,我们还是要平衡它们,我们要清楚,哪个维度是自己最想要的,而当下去追求其他维度的标准,只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或得到自己想要的维度的幸福。
这就像,最近身边同事有一个梗,你快乐吗?快乐对于每个人的定义不同,就想他想要的维度不同,他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维度,那他可能就是快乐的。
这个生涯平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秤,秤出属于自己的平衡,就是快乐与幸福。
其实真正的平衡,还要落到自我内部的平衡。现在的很多人,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了。他们会把内部的一些压抑通过最简单直接底层的吃、喝、性来宣泄。宣泄之后,发现治标不治本,问题仍然存在,可是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我小时候在家人、朋友面前,总会去为了他们妥协,我心里其实很委屈,也不情愿,可是仍然在这样,我不知道是什么在牵引着我这样。于是我时常很纠结,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这样的关系,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又怕得罪他们,伤害他们。我总感觉有个声音在阻碍着我,我总感觉,我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很虚伪,不磊落,可是我挣脱不了。
后来我渐渐明白,我实际上有两种性格特征,一种性格特征是追求完美的,对自己和别人要求很高,一种性格特征是追求和谐的。我的主要性格是追求完美,我说的阻碍自己表达,展现的性格就是追求和谐的一面。
就像毕业找工作,我去面试,我表现出和谐的一面,比较客气,有的人会认为,我没有逻辑性,比较好欺负。我表现出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我的真实想法,他们又觉得有思想,但是不够落地,还会觉得人际社交上面会有问题。所以像这样的问题,就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面试官,去展现不同方面的能力,才能有好的结果。
也就像五一我的一个朋友说,你说的这个理论毫无逻辑性,我以前之所以没说话,或者附和是因为还没有想到如何去辩驳。这其实也是他性格的两面性,他是一个追求和谐为主的,初接触他是不会产生太多的语言冲突,但是熟了之后,他性格中另一面思考、逻辑性就慢慢展现出来。
我为什么说这个,如果你恰恰也有两种性格,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有两种性格的追求,如果从小生活的环境与经历能够让两个性格轻松展现,那么你是庆幸的;如果其中的一种性格,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与发挥,那么就会造车某种程度的压抑,压抑久了,就会出现问题。
就比如说,一个人的性格中,既有追求目标成就的一面,又有追求快乐的一面,可是生活中家庭一直培养出了她目标性理性的一面,那在某种程度上,她追求快乐,小女人,想要亲密感的一面就会造成压抑,后面一定会是某种程度的爆发。相反,如果家庭环境造成,她一直是追求快乐的一面,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她也不会真的幸福,找到自己。她目标性,追求成就的一面一旦有机会,就会尽情的展现出来。
再比如生活中,性格中一面追求完美,一面追求目标的人,他们很容易给别人展现出目标强势的一面,可是内心深处的敏感、脆弱、细腻的一面,其实特别希望有人能够理解。
而这些关于两种性格的失衡,特别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展现的比较明显,甚至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追求和喜欢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也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家庭和以后的生活。
上面,总共提到了三个平衡。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平衡,关于生涯四度:高度、深度、宽度、温度的平衡,关于自我内部两种性格的平衡。我们来试着总结一下三者的关系。
其实自我内部的性格就决定了,我们要达到的人生维度。比如说,性格里面的四种动机,对应着四种人生维度,目标动机对应人生的高度,快乐动机对应人生温度,和谐动机对应人生宽度,完美动机对应人生深度。我们有一种或两种动机形成的性格,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对应着一种或两种最重要的生涯维度。我们达到了想要的生涯维度,我们就能够获得幸福,可是在人生的大磨炼场,一种维度又很难单独支撑的存在,我们总要去稍微的平衡其他的生涯维度,才能保持自己想要维度的存在。而恰恰性格里的动机对应的生涯维度,自然也就影响着我们是如何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
如果我们在换种描述,实际上讲的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我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性格的修炼与平衡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生涯维度的修炼与平衡形成了我们的人生观,前面两者的修炼与平衡就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
为什么会有同样的性格动机?为什么同样的性格种类,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其实动机的形成是因为‘需要’,需要产生动机,需要对应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首先有动物属性的需要:生理需要,吃喝性;其次我们作为高级动物需要:归属、亲密感、安全感、尊重,再升华一层,自我实现的需要。用马斯洛的话总结,我们有两种需要,匮乏性需要与优势发挥的需要,或许优势发挥的需要就是更高一级自我实现或者达到生涯维度的需要把。所以因为某种的基因中需要,形成了同样的性格动机。
但是又因为在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同样需要产生的动机,展现出来或者说磨炼发挥出来的行为技能不同,满足需要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再高度概括,就像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我们心里面会有一种想法,它一般是以追求快乐为主的,这被称为本我,可是我们的行为是会过一下脑子的,会有思维活动的,这是我们的超我,而超我就是我们性格形成的动机意识。我们有某种欲求,经过超我的加工处理,表现出来了一种行为,就是不同时期,不同当下,在现实生活中,别人面前的自我。
我们会遇到的矛盾会有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你内心想的和超我意识的一种冲突,比如说,到亲戚家做客,我想吃香蕉,香蕉很甜,我因为完美主义,塑造的追求道德感,在别人面前的面子,告诉自己的本我,不能吃,吃了会显得比较馋等等。那到底该不该吃,这是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我们会遇超我中两个性格动机意识的矛盾,比如说,你追求完美自律性强,你又追求和谐,要融入集体。当有个朋友说,咱们别写作业了,出去玩吧,咱们去偷西瓜吧等等,你去还是不去。完美动机的意识告诉你,不能去,和谐的动机意识告诉你,不去以后就没人找你玩了。还有超我与自我的矛盾、自己的超我追求的生涯维度与其他生涯维度的矛盾等等。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在平衡什么,平衡自我内部的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平衡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