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所有人都在关注《太子妃》被下架。
有这么一条新闻似乎被忽略。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片单曝光,有且仅有一部华语片入围。
内地导演杨超的新作——
《长江图》
忽略它,可以理解。
导演没名气,演员阵容里名气最大的,也就是常混迹文艺片的秦昊。
但,不要因为没人关注,就错过一部良心佳作。
Sir今天就来给你们八一八。
点开导演兼编剧杨超的豆瓣页面。
他执导的电影不多,看的人更少。
评价人数最多的,是2009年的主旋律片《小英雄雨来》。
292人评价,4.1分。
奇怪的是——
他的另外几部作品,却拿了不少奖。
2001年,短片《待避》拿下戛纳电影基金会三等奖。
这是他的毕业作。
2004年,独立电影《旅程》,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也称金摄影机奖)。
截至目前为止,华人导演中,仅杨超一人拿过此奖。
对,杨超其实是隐藏的高手。
他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跟贾樟柯、徐皓峰、赵亮(《悲兮魔兽》)同届。
他拿下戛纳金摄影机奖的《旅程》里,徐皓峰就客串了一个行脚僧。
在徐皓峰眼里,杨超是那种“能为实现理想做出很多”的人。
为了拍出自己心中完美的电影,多难他都能忍。
这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坚韧,拍《长江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江图》真正耗费了杨超十几年心血。
他从2004年开始创作剧本,2011年底开拍,后期又制作了三年。
剧本就磨了七年。
船长高淳(秦昊饰)在沿长江送货的20天里,不断停靠各地码头。
每次上岸猎艳,他都会偶遇同一个女人——安陆(辛芷蕾饰)。
但每次相遇,这个女人的相貌和性格都与上一次不同。
原来这20天的旅程,对安陆来说是,竟然是20年的穿越之旅。
更奇怪的是,当船行至三峡,女人却突然消失。
于是高淳开始疯狂寻找安陆,并探寻长江的秘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
Excuse me?这片竟然是讲穿越?
是。
这是一部魔幻爱情片。
男女主角一个在船里,20天;一个在岸上,20年。
通过长江,完成时空的碰撞和交汇。
但导演杨超解释,这不是类似《太子妃》那种清宫狗血剧式穿越。
而是在物理上能够实现的、让观众信服的穿越。
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名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就能概括这个故事。
一个关于人生途中不断分合,再见离别的故事。
在杨超看来,长江代表时间流逝。
河流不断在流逝,就像人生中,随着时间不断地流逝,美好的东西也在慢慢流逝一样的。
这段时空交错的旅程,也是对过去的缅怀与追忆。
剧本难写,但要做的,只是磨。
拍出来,才是真的难。
整部片几乎都在长江流域拍摄完成。
途径地区20多处。
光选景,杨超就来来回回,看了5次以上。
因为80%的戏份在水上拍摄,不仅要考虑行船成本,还会经常受到天气变化、水道调整等外在因素干扰。
据制片人王彧透露,当时剧组同时启动了3艘船:
一艘道具船,一艘跟拍船,一艘为服务船。
由于长江的不可逆性,每一条拍完结束后如果想要重拍,就必须三艘船同时掉头。
比方说一个镜头我要拍5条,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掉头5次,这些都会对对影片的时间、成本造成巨大的挑战。
每一条之间的等待时间,要长于一般电影数倍。
导演苦,演员也苦。
饰演船长的秦昊说,这是他从影至今拍摄过,最辛苦的一部电影。
永生难忘,是一部再喊我去拍我也不会去拍的一部戏,太苦了。
开拍前,被导演忽悠“在一条五星邮轮”上拍摄。
结果去了才发现,就是一艘小破船,船名叫“五星邮轮”。
拍了三个月,他就在船上住了三个月。
吃饭睡觉洗漱都在一个小空间里完成,基本上我觉得监狱也就那么大的地方吧。
不单在船上环境艰苦,身体也出了状况。
拍摄时正值冬天,有几场戏需要秦昊跳到河里。
秦昊说,拍完之后他回到船上,“尿都尿不出来”。
不过,也正得益于在长江最湿冷的这段时间拍摄,才造就了片中水墨画的镜头质感。
这就不得不提到《长江图》的第二位隐藏大师。
李屏宾。
我们已经在《聂隐娘》、《花样年华》中,领教到了李屏宾诗意盎然的镜头语言。
《长江图》里,他再一次把长江,变成一幅画。
看多了贾樟柯、章明镜头下“写实派”的长江。
《三峡好人》
《巫山云雨》
《长江图》里,长江成了艺术品。
你可能从没见过这么美的长江。
精彩的构图。
如梦似幻的配色。
只看剧照,还真有几分魔幻感。
为达到这种质感,李屏宾坚持使用胶片拍摄。
有意思的是,本片拍摄那年,恰逢柯达公司破产。
这也让《长江图》成为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华语电影。
杨超(左)和李屏宾(右)
拍摄条件苦,咬牙就能挺过。
最困难的,还是短缺的资金。
由于拍摄耗时长,胶片贵。
剧组已经尽量节省,但在拍到泸州的戏份,已经花光了所有钱。
影片还剩十分之一没拍完。
剧组只好先停机,杨超拿着片花到处找投资。
一找就是两年。
直到2013年11月,才开始补拍。
由于条件限制,加上李屏宾已经离组,杨超只能用DV和数字摄影来完成。
使整部电影在素材上,出现了“胶片+数字高清+DV”的混搭效果。
说起这十年磨一剑,疯狂又艰辛的创作过程,导演杨超只有三个字。
负责任。
他说,自己本就是一个“认真到跟自己较劲的人”。
较真,是对好电影负责。
杨超给女主角辛芷蕾说戏
再艰苦,“只要是好片,只要有人能记住,就可以了”。
如今《长江图》入围柏林,无论有没有获奖,都是对杨超辛苦创作的回报。
他应得的。
前年的柏林电影节,《白日焰火》一举拿下金熊。
把廖凡送上柏林影帝宝座。
载誉归来后,《白日焰火》在内地上映。
幸好没错过。
今年,《长江图》也会在柏林后,争取上半年内地公映。
当然,到底能不能,什么时候,目前谁也说不准。
但,不管结果如何。
Sir一定会想办法看到《长江图》。
最后,送上《长江图》先行预告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