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坠楼身亡一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持续发酵。
事情的起因是语文老师袁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后写一篇读后感,缪可馨的作文被老师批注“传递正能量”,要求修改重写,缪可馨在反复修改,身心疲惫,压力几尽奔溃下,选择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里有几个最为让人议论纷纷的细节
一、缪可馨的这篇作文写作水平如何
二、袁老师的批改评语是否矫枉过正,对学生心灵造成创伤;
三、微信群家长的集体点赞是维护教师、肯定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否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冷漠无情
四、缪可馨的面对挫折抗压性是否过低,家长在家庭教育是否缺失,没有教育引导孩子要面对挫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缪可馨同学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单从书写来说,不算的工整,但是从文章的描述来说,各种运用手法,细节的处理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却被删改的面目全非
有两种说法,一是袁老师删除的,二是在老师的要求重新修改下,缪可馨自己删除的
但是无论是哪一点,删除后的作文也不能称之为作文,修改后的作品也没有了原来的灵性了
就从这一句“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番话既符合主题,又深刻犀利,很难想象竟是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
后来据网友爆料,确实不是缪可馨自己写的,而是根据网上摘录的,甚至作文中出现的很多描述,如“又累又渴”“美若天仙” “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都是课本的原话,包括孙悟空、唐僧的性格特点。
(百度百科)
到此,我们发现这篇作文确实的有照抄照搬课本及网上摘录,如果是这样,袁老师删除也无可厚非,但是你总该给个批注把
不过话说回来,引用一些段落、摘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何错之有
以前语文老师不经常说高分作文要多引用点名言警句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这样一看来缪可馨同学作文也是值得肯定的
况且,这篇文章,作为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品,我觉得还挺难得的。至少表达顺畅,用词也比较准确,还有自己独到见解。
我认为作为一位老师,最重要的教育引导学生真善美,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看到学生的不足。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袁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评语“传递正能量”
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是觉得这篇作文满满的都是宣扬负能量?还是作为学生就不应该联想到这些东西,即使负能量的东西也应该看到其中隐藏的正能量,哪怕只有一点,哪怕没有,你也要给我挤出来。
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文章中圈了那么多地方,可以想象孩子当时是多么的无奈。哪句话是负能量?怎么改才是正能量?万般无奈之下,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另写一篇人物读后感。
最为讽刺的是,整篇作文做大的硬核问题就是作者写错了,不是罗贯中而是吴承恩,而这一点老师愣没看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个细节,袁老师的批改评语是否矫枉过正,勒令重写长达两个小时,是否有变相体罚之意,对学生心灵造成创伤。
从目前来看,确实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缪可馨同学成绩是很好的,缪缪很喜欢语文,会把作文本画成心形。
上学期的语文考试,她考的是全班第一
这样的爱学习的同学,还是最喜欢的语文,被自己的语文老师打击,可相知而,内心感受如何
此外,据缪可馨的妈妈透露,袁老师欺负小缪缪是有原因的
因为小缪缪没有参加她办的课外班。从这里不难看得出来,即使一个热爱语文,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为何选择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她对不公的最强烈的控诉。
我们都知道,教育系统是明文禁止学校老师在外面办班的,这是一个教师师德的一个败坏
在这种利欲熏心之下,谈何师德师风,也无怪袁老师处处刁难缪可馨了,造成悲剧的发生。
此事一出,网上、知乎爆料出更多袁老师的 劣迹斑斑的“历史”
这样的老师能站在讲台上,是学生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
袁老师教龄有着二十多年的教龄,可能是对权威的掌控欲太强烈了,一切的标准也能按照她的来,不能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的教育以及利益熏心的迷恋结合下是可怕的,是扭曲的,会把一个充满想象力孩子扼杀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袁老师,但是哪怕一个,都是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
缪缪才10岁,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不是内容,也不是技巧,而是教育的根本态度。对教育者来说,交流、引导、包容才是重要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这样看来,袁老师不能称之为合格的。
事情发生之后,更让人狗血的是,缪可馨尸骨未寒,就有家长站出来力挺袁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家长给袁老师点赞,有的家长连点六个赞。
看着505一家人,三个爱心的群名,许多人齐刷刷的点赞,我莫名的一阵心寒
那辣眼睛的点赞,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番话:我便觉得学医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了,知道凡是愚若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放在这里最适合不过了。最后用《狂人日记》的一句话结束吧——“救救孩子……”
关于缪可馨的面对挫折抗压性是否过低,家长在家庭教育是否缺失,没有教育引导孩子要面对挫折。通过前面的分析和第一张照片,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里就不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