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期培训收获
本期参与的“新课标背景下科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 、“科学一年级新教材课堂教学研究”、“金牛区部级优课展示”、以及新教师培训“科学老师教育故事分享会”等培训,让我获益匪浅。
在培训中学习了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利用低成本/生活化材料进行实验的创新思路、使用软件/平台(如豆包等软件)的应用,这些技能可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视野开阔了: 通过学习及与各学校老师的交流研讨,了解了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拓宽了教学视野,激发了教学创新的灵感。
二、 坚持“周更反思”的收获
本学期坚持每周撰写教学反思,这项持续性的工作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记录,如:某个实验环节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对某个概念的普遍困惑等。 每周的点滴记录汇聚成一本宝贵的“教学案例集”和“问题解决手册”。这些一手资料是我以后撰写论文、申报课题、进行更深入行动研究、与同事分享交流的坚实基础。
持续的写作训练强化了我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使“反思”从一项任务内化为一种专业习惯,提升了我的教学敏感度和研究意识。
三、 本期工作中的主要进步
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培训所学和持续反思,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能更自觉地以如科学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前概念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在探究问题的设计、实验环节的梯度设置上更加用心,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吸引力。
课堂实施更加有效:课堂提问的精准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实验指导的清晰度和安全性把控等有所提高。且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课上有所收获。同时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与成果,而不仅仅依赖纸笔测试。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更熟练地运用各种AI工具/软件辅助教学,提升了课堂效率和直观性。
四、 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部分实验所需器材学校配备不足或老化(如酒精等耗材缺乏,光学显微镜观察不清晰);专用实验室使用时间冲突(我们5位科学老师,仅有两个实验室);部分实验准备和清理耗时过长,影响教学进度。
班级内学生差异显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难度较大。
科学知识更新迅速如何在繁忙的教学、管理、事务性工作中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是一大挑战。
本学期的培训、持续的周更反思以及教学实践,让我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上都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升。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我将继续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不断探索、实践、反思,努力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下4-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反思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30b7597b258六下4-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