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腊八就是年,可从腊八到昨儿,一直都要上班,虽说中间休息了两天,也是简单地打扫打扫了卫生,基本上没有囤办年货,心想着市场就在门口,想吃了出去买既新鲜也方便。
然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乱了城市的脚步。市场、餐饮店不营业了,各大商场也陆续关门了。平日人来车往的红专路,此刻只有几名执勤警察,小区大门紧闭,进出刷卡还要测体温,能不出门的都不出来,院子一下安静了。
今天(初三)我不上班,赖在床刷手机。陆续看到科比坠机、延期开学、延长假期、新增病例等新闻,一面感叹世事无常、珍惜当下,一面快速起床——疫情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家里存货不多,觅食要紧。
冒小雨去家附近的超市。整个商场原来进出的好几个门关到只剩一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保安,让气氛紧张了不少——不戴口罩不允许进去。这几天,也许只有超市营业着吧?这里人还真多,摩肩接踵的,除了家庭主妇,许多平日不怎么买菜购物的男子竟成了主力军,干货、肉蛋、蔬果、零食……几乎是能买的都被“扫荡”进了购物车。蔬菜区所剩不多,几个女人在土豆、洋葱堆里挑挑拣拣,反复查看,放下又拿起,犹豫不决。这些菜蔫蔫巴巴的,在平日是断然不会有人买回家的,物资短缺的恐慌下,只能退而求次了。
我从孤儿商品中翻出一块冬瓜(估计是没称重被放弃的),拿着去称重时,竟然被一群人围住问“哪里弄来的?”搞得我像做了亏心事似的,赶忙打了价签灰溜溜地逃走。
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让人的欲望也日益膨胀。世间所有的生物都成为菜单上的食材,为了满足嘴上的欢愉,人类可以随意地杀伐取掠。殊不知,万物一体,人类与自然共荣共生。最近十几年,全世界数次大疫情的爆发,几乎都与吃野味有关,人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只是迟早的事。所以,最好的预防其实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至少是饮食方式。
这次疫情,明显给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在1月21日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疫情,还在习惯性地安排假期——回家探亲、外出旅行或者去看场电影,就是没想到会全民宅在家里。现在限制令一个接一个地出来,就是不见保障民生的政策出台,恐慌比疫情更快地扩散,这么大的超市,竟找不出一包方便面、一瓶消毒水。
走进院子,赫然见了一张公告,说一号楼有从武汉返回人员。——如此作为,与把人扒光了扔在人群中有什么区别?灾难面前,武汉人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却不幸沦为了全民防范的目标,到底是谁之过呢?

我曾经的同事,和我一样,远嫁他乡,在汉口开着家小超市,一般情况下,家里有事了才回去一趟……今年年初六是父亲八十大寿,就想回去多呆几天,20号到家,23号武汉下令封城,周围人看我的眼光全变了,时不时有人来问,这个登记走了,那个又拿着体温表来了,家里人不胜其烦,母亲直接对我说:“你回去吧,人言可畏的,真出了点什么事谁也担不起责任。回去了大家安生!”可是回去的路已经断了,她又不好意思再住娘家,只好找了个酒店,像只老鼠似的,躲着不敢出来见人,哪天回去也是未知。——我能对她说什么呢?一句“会好起来的”是不是很苍白、很空洞!
打电话回家,被告知境况和这边大同小异。再三交待父母戴口罩出门,“是新型的” “是变异的” 是与”非典SARS有着80%相似度的病毒” “病毒全副武装而来,你们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我再三解释,换来老爹一句:“没事!别怕 !!非典不也没事?我都80多了,什么事没经过”……联想到这几天接收到的消息,很多80后、90后、00后,都指责中老年人不戴口罩,出门害人。但我觉得李诞说得好,当我们指责父辈时,应该先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当你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后,你就会宽容,然后把批评指责换成耐心辅导。
给侄儿发微信,交待他给家里多准备些口罩,他告诉我“药店和商店都买不到,在淘宝上买的,6天了,还在路上……”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再次无言以对。
回到家,洗洗刷刷,吃吃喝喝,一天也很快就过去了。临睡前再翻翻手机,恶搞的段子挺多,真正反思的没几个——这次新冠病毒感染,跟以前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一样,都源自于某种野生动物。正是人类滥吃滥杀,才造成了这些大灾祸。
人类对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是一切灾难的源头——但愿这个春节的全民禁足,能让我们有所反思、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