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久不见的老友见面,聊的第一件事便是刷爆朋友圈微博的韩国电影《釜山行》。我俩激动得拽着对方的手,跺着脚嚷嚷着电影里的情节。
“太感动了!真的要哭死了!”
“我也是!我也是!我哭了三次!”
“我最喜欢那个胖大叔了,他好man啊!”
“我也是!他死的时候我哭惨了!”
“我跟你讲噢,我恨死那个什么千里马常务了,太自私了!”
“......”
一开始说来说去,我们都逃离不了的核心便是电影里营造出的人性光辉。后来朋友告诉我,其实本来导演是有另一版结局的,本来是孕妇和小女孩都死了,只有自私的常务最后生存了下来。但是这个结局太过残忍了,审核不过,便改成了现在这个版本。
我不知道朋友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是真或者是假或许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电影现在的这个版本,已经足够让我们内省自己的生活了。我不是专业的电影评论员,这也不会是一篇地道的影评,我只将我观影后的心情诉诸笔端。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足够让人内省,是源于男主角的人物设定。一个一开始如蚂蚁般啃噬他人的证劵经纪人,在一次列车灾难中被自己的女儿、被车上的乘客一步步感化而变成了愿意在灾难面前帮助别人而不仅仅只考虑自己的人。这样一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仿佛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经历的。当爸爸对女儿的让座给与的不是表扬,而是告诉她:“非常时期,我们照顾好自己就好!”仔细想想也十分理解身为父亲的做法。毕竟在灾难面前,人的本能是保命,我们不可能照顾好每一个人。但这个时候,我们还会责难父亲:“让座而已,这是孩子的善良,为何不鼓励反倒批评。”我们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真的有那么伟大吗?或许不是吧,只是因为这时候的灾难还没有真正危及生命吧,毕竟父亲和女儿下车后还可以逃到分广场去吧。
当爸爸拉着女儿要走分广场时,女儿得知别的乘客不知道主广场其实已经满是丧尸之后,立即想要跑去告诉所有人。这个情节的出现,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竟是:“这个小孩真烦。”因为分广场不可能收留所有的人啊,要是所有人都走向这边,活命的机会几乎是没有啊!如果我是爸爸,我可能会气死吧。我没有料到自己竟会有这样黑暗的想法,牺牲别人,也要保全自己。但是我的确是那样想的啊,真实而又愤恨。和那个害死了一个又一个的别人来保全自己的常务一样冷血和无情。
我且相信人终究可能不是善良的,不自私也许仅存于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威胁,生命没有悬于一线的时刻。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性他们无法接受,我不否认真的存在大爱无疆的英雄,可那毕竟少数,那些黑暗面的人性却真真实实存在于大多数的我们的血液里吧。人类在恶劣的自然中进化了多少时间才成为那所谓的“适者”啊?这其中所依靠的能力,又怎么不会是绝大多数比例的自私呢。这是天性,一定是且无法磨灭。
导演是不留余地地撕开了我们人性的黑暗面,但却又温暖且尖锐地将它封好,重塑博爱的人心。
后来的故事,是一个又一个感动的人物的出现将电影的主题愈加升华。直至那个曾经冷漠的父亲也成为了温暖之人。这是一个圆满的故事。播出版的结局,真实而又不那么真实。真实于仅存的新生与希望,不真实于自私之心的消亡。
如果朋友所说属实,那大概我们也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审核的机构,去将艺术家的口诛笔伐磨去那一点点的锋芒,不让电影过于赤裸地揭露人性吧。如果电影都不再让我们有美好的幻想,而将那些我们自己都未察觉的黑暗摆上台面,是否是太过残忍了呢?
毕竟,人性不只黑暗这一面而已。
尽管,我们终究是不变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