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内“牌”友聊天,提及一款Freelancer社交产品的用户转化及运营,颇有感触。
freelancer是一个很神奇的团体,在很多众创空间如裸心社、36氪等地方都能看到,那么问题来了,在日渐兴盛的网络办公(而他们也确实更倾向于网络化)环境下,如何提高他们的社交黏性?
线下模式的众创空间可以减少办公开支,提高沟通频率,在这样空间里聚集能很大效率的达到成果转化,甚至可以合作做客户转介绍。而类似猪八戒、译文网这样的线上兼职平台则大大降低了招聘/人力成本,给了freelancer很大的选择空间。此时,老板提出开启一项针对这样人群的社交产品项目需求时,作何感想?我会想到freelancer需要什么?他们能支配什么?他们又能提供什么?
他们需要渠道。能作为freelancer独当一面,自然有实力资本,说简单点,就是缺把技术落地为金钱的这个转化通道。借助平台的网络,能赚钱,哪怕要牺牲一点自己的版权,稍微磨平点锐利的脾气,适应平台的成长,都是值得的。从这一点来说,社交是获得渠道的必经之路。
他们能支配自己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在这样的群体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因为付出的技术时间和得到的金钱收获一定是有价值才会继续在平台上存续。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社交时间,如果有现成的锅提供,谁️又愿意投资时间成本去了解蒸锅和煮锅的区别呢?社交未必就一定能带来思维风暴和创新,这样的隐形成长很冒险。更何况,微信已经占据我们太多的时间里。
他们能提供的是作品价值和口碑。平台的产物一定是有其归属权的,好比开源文档,众创无形中会打开传播的大门,从而带去口碑,带来更多的用户。如果是摄图网、创客贴等这样的设计平台,口碑效应会更加明显。如此一来,社交又显得能扩大宣传效果了。
简单考虑2:1,这事儿值得做。
下一步怎么做?确实没想好,也想不好——时间的权重很微妙,在这仅有的可支配在平台上的时间里,还需要挪用一部分到社交上,那得有足够吸引力的利好物,就好比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价格,付出和得到未必是正比。从平台运营角度而言,还得避免用户的点和点对接后,脱离平台单干,这时作为“中介”的平台就是嫁衣了。只能不断/持续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