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内观时每次打坐完,听到唱诵都会流泪,但内心祥和,心情没有波动,只是身体有很多次的波动感受。在第6天深入连接到家族几代人的痛,进而体会到每个人的痛,感受到内在的慈悲,霎那间体会到爱的五个层次。
爱的第一层——无需之爱
这是一层以“平和友好”为主要典型特征的爱——这是一份不需要懂得自己,也不需要懂得对方的连接。
这层是很容易体验到,我们都有感受到这层爱的经历。平时我们放开心怀,内在没有过多纠结的时候,初步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世界,初步看他人、看世界,以及遇到陌生人,我们一般都表现出这份平和友好的感觉,这是一份初步爱的体验,我们也能容易感受到他人的友好。那是一份初步接纳、好奇、开放的爱,就如孩童面对陌生人的一份微笑,我们面对陌生人的一个点头,人类让探索宇宙的卫星向外在的陌生世界发出一份“Hello,World”的声音。
爱的第二层——索取之爱
这层爱是我们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围绕满足自己的需要,构建的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和连接,并形成我们的行为模式,这层爱的特质是:需求为中心、自动化、模式化、无觉知,我们绝大部分人与世界的连接处于这个阶段。
我们无数人渴望的、着迷的、讴歌的爱情就是这个层的爱。
例如女孩与一个男孩谈恋爱,首先以见到这个男孩要有“感觉”自动开始,这个感觉可能是要有心动(指心跳的比平时快一些,猛一些),或身体可能会发麻,或身体情不自禁的发抖,或有通电的感觉,或身体的放松,或其它愉悦的体验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特殊的感受,女孩对这些奇异感受有特殊偏爱,于是她会自动默认为与他有“恋爱”的感觉,这是爱上他,掉入爱情了,开始谈恋爱啦。由某个人或某类人触发的感受,以自己对这种特殊感受偏爱,进入自己的爱情故事,这个过程也是自动化的反应,就如同设置好的程序,也形成了我们的反应模式,而这类感受更底层的感受和需要还没有触碰到,背后演绎的故事会在之后会慢慢释放,且这类的演绎会在人生中不断发生。我们对爱情感受的迷恋,对爱情故事中主角的代入,对爱情故事情节的痴迷,这些体验就展现了生命的过程,只是还是在无觉知的阶段里。
爱的第三层——给予之爱
给予之爱是对生命和痛有极深入的体验而产生的,这份爱是对他人生命的赐福,也是一份对自己生命的赐福。
这一层次的爱以母爱最为典型,妈妈经过十月怀胎,经历过孩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经历了各种不适的生理反应,最后经历分娩的痛苦,与孩子生命有深深连接,这份连接使得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之爱温暖、醇厚、绵长、细腻。我们赞美母爱伟大,这份爱表面是一种无私的爱,但是因对自己的痛没有进一步细腻的体会和了悟,而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深层内在藏着一份渴求,这是对自己内在伤痛在孩子身上的投射,使大部分的母爱夹杂着对孩子的期待和寄托。
爱的第四层——精微之爱
与自己更深入的连接使我们进入与他人、与世界进入更深入的连接,即会进入精微之爱的境界——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这是一份当下对自己、对生命有极透、极深入的了悟,也产生对他人和世界的了悟连接,也能深入懂自己以及懂得他人与世界,很多人讲的入微境界也是这个层次。只是这份精微之爱短暂而不持久。
爱的第五层——慈悲之爱
这是种一直时时刻刻的入微,一种完完全全的清理过了自己、了悟自己,也完全的了悟他人、世界,这是彻底的觉醒的爱。如阳光普照大地一样不求回报,如宽广海洋一样深厚的情意绵长,如久旱甘露一样的沁人心扉。就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还在祈求对实刑者的宽恕,就如舍弃王位而致力于人类解除痛苦的佛陀,就如留下《道德经》飘然远去的老子,还有人类历史长河中其他智者都觉醒,对自己、对众生、对世界都是安住于慈悲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