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第十六章那无穷无尽的烦

案例:

成年人生活里无不充斥着烦心事,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无法理解你的苦心老个你对着干;面对没有欲望的工作要养家糊口不能辞职要压抑自己继续做下去;一个人漂泊在外到了适婚年龄是成家还是等待爱情选择的焦虑;人到中年从没为自己活过的不甘心……很多很多。它们带来的一种情绪就是烦躁,让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即使每天给自己打气要振作,灌输鸡汤,但忍不住还是想要逃离。

背后的原因:

它来源于人的两种底层情绪:爱和恐惧,它是我们很多负面情绪,如愤怒、烦躁、焦虑的化身,这源于小时候的习得模式。人类孩童时期的行为很多是来自父母或其他成员的教育,孩童分辨某种行为的结果全部来源教授者的语、行为和情绪,所有获得表扬和安全感的行为被有意识强化,最后变为固定的行为模式或无意识的思考模式,并最终强化这种习得行为。

当自我人意识觉醒时,自身意识和小时候的习得意识产生冲突、撕扯,随之产生负面情绪,对生活产生干扰。

怎么做:

当一件事或某种不良情绪产生时要进行自我对话,多为为什么?刨根问底找到你的答案,进而找到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

做情绪的主人的方法是,当某人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让我们心里产生了一个对它的解读,进而激起内心某个没有被治愈的地方产生的情绪来攻击自己,此时要能够觉察到情绪背后的原因。

觉察:我此刻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中?

自问:引起我的情绪的那些念头都是真的吗?

转念:当下,我的生命里,什么才是真的?

活在当下,隔断头脑里的过去和未来,意识到那不是真实存在的,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感触:

人生的真像是爱和慈悲。

我们感受不到爱往往不是因为周围人没有给我们爱,而是我们的感知能力出现了问题。因此,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是最值得花精力学习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