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述而篇(第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义:

孔子说:“对于学习,要在其因为搞不动而愤怒的时候启发他,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开导他,如果这样还不能让他举一反三的话,那么就不能再要求他达到更高的境界了。”

儿子,孔子这里说了教育上的一个度,要求什么人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这要根据对方的聪明程度而言,否则事倍功半,甚至于没有功劳可言。

虽然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和人之间聪明程度不差多少,笨鸟先飞就能弥补回来,事实上这是最大的谎言。

有人天生愚笨,而有人则天资聪明,有的人呢?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领悟能力,甚至于天生就会,而在其他方面则是弱智。

所以人的聪明程度是天生的,不以后天所学为转移。后天所学只是弥补了其所不知道的东西而已,但不代表他聪明,聪明不是以知道的多少来评判的。

一个愚笨的人和一个聪明人花同样的时间学同样的东西,其结果是不一样的。

但世界很奇妙,愚笨(正常的愚者)的人注重经验的累积,累积多了以后看上去似乎很聪明,而聪明人如果不注重经验的累积,最终看上去也就和普通人一个样,这直接导致了笨鸟先飞这一结论的产生,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这个问题了,而且做了定论。

“则不复也。”意思就是无可救药了,别希望他有更高的成就。当然对于此篇的解释有好几种,尤其是对于前两句的解释差异很大,那是过程,不去追究。但后两句的解释,都大同小异,同时指向了领悟力的结果,聪明与否是此篇最终探讨的结果。

山山,你觉得自己聪明还是不聪明呢?

愤:愤怒,发火。

悱:fei三声,疑惑,徘徊不前,想说又说不出来。

隅:yu二声,角落,藏着的。

复:达到,想到。

                            2019.8.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述而篇(第七)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释义: 孔子说:“只要带上十条咸肉来求学的,我都认真对待,...
    姬乾玮阅读 3,077评论 4 1
  • 雍也篇(二十一)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有中等智慧资质以上的...
    姬乾玮阅读 1,313评论 0 0
  • 雍也篇(十七)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出家门不从门槛上跨过呢?这是人们必须遵...
    姬乾玮阅读 682评论 0 0
  • 八佾篇(第四)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
    姬乾玮阅读 1,014评论 0 2
  • 雍也篇(二十六)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
    姬乾玮阅读 1,670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