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 :今天我主要分享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进一步突出这一属性 ,首先指出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 ,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英语学科的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学习、 思维 、文化等方面 。
语言本身是学习的工具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 什么知识, 什么技能, 都是通过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进行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进行各种心智活动 ,处理获取的各种信息 ,理解信息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在汉语背景下, 我们更习惯于形象直观思维 ,习惯于含蓄、 间接表达 ,习惯于一人为中心思考事物, 习惯于由表及里的思考方式; 在英语体系中, 人们更习惯于逻辑思维, 习惯于直接表达, 习惯于以客观现象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思考问题, 习惯于先果后因的思考方式。 因此, 学习和掌握英语就是掌握另一种思维工具 ,弥补单一语言带来的思维的局限 。(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有时候与别人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接触第二种语言工具,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民族习俗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等,同时运用掌握的英语语言工具,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这是《辞海》对人文的定义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阐述说明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学习人类共同文化的过程中 。教学当中忽略了人文性。之前理解的人文是对培养对象人的关注,三观的形成。如今看关注的是文化,让学生了解文化,通过比较,产生优秀文化认同,吸收优秀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情怀。
基本理念
以学科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正确做事的能力 ,从原来只重视语言知识 ,到后来重视语言能力, 再到现在重视价值取向和思维品 。这用于各种理念的转变不是对传统的完全抛弃 ,我们不是不要语言知识 ,而是能够运用语言做事 。我们不是要淡化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是要有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通过正确的思维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正确做事 。这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学科, 教学向以人发展为核心的学科教育的转变, 通过这一理念的转变, 最终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读完这一段,明白了核心素养与之前素质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也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