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错觉》摘录Day2

第二章

1、我们明知魔术师表演的东西是假的,也不知道接下来会看到什么,但是视觉上的错觉还是能让人惊叹不已。(每次看魔术表演都有这样的感觉,明知道是假的,可看上去又找不到破绽)

2、除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我们还一直在处理重力信息、外界温度和湿度、体内温度,身体某部分相较于其他部分的位置、劳累程度、体内器官的状态、肌肉紧张度等。(原来我们的身体这么历害)

3、我们几乎从来不会孤立的理解一个东西,反之,而是让记忆参与到解读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来。(这跟我们学到的利用原有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我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似乎是一个道理。)

4、可信度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概念。(真的是这样,有的人见第一面就觉得可信,可交心,虽然有时候不是特别准确,这个跟每个人的社会阅历,性格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她值得信任,只是一种感觉。)

5、过往经历的记忆不但影响我们对一个人行为的预估,而且会更多的影响我们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重力、维度、可能性等。

6、压力水平和兴奋水平对于我们的记忆存储能力,以及回忆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记忆不但会受到外界环境中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身体内部环境中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学习与回忆的时候如果处在同样的内在外在环境中及状态中,记的会更好。那是不是也能更长久呢?)

7、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当我们在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甚至难以忍受,而愉快激动时觉得时间“嗖"地一下就过去了。(其实时长都一样,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我们主观的时间知觉叫做”时间感受性“。(觉得这个词好贴切)

8、时间就是记忆,记忆就是时间。(觉得很有道理,但又说不上哪里有道理)

9、时间并不是客观的,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容易因主观臆断产生偏差,这些最初的偏差正像这一章里提到的其他感知偏差一样,经由它们的接收器给我们的记忆涂上颜色,歪曲了记忆的原貌。(我们总是感觉这样,感觉那样,其实事实也许跟我们的感觉是有差异的,但我们往往会被我们的感觉牵着鼻子走。)

10、我们感觉是最近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其实发生在更久远的时间,而实际发生了三年以上的事情感觉起来却像最近刚发生。(久远的事情拉得更近,近的事情反而推的更久远)

11、大事件是我们记忆时间线的重要依靠,但他们却充满可预见性的误差;它们能帮我们在个人年表中进行定位,却时常不靠谱。由此看来,我们不但不善于估算做一件事需要花多长时间,也不善于估算刚做完的事情花了我们多长时间,而且回忆也会跟我们开玩笑,把我们人生中经历的重要事件提前或者延迟(我们的记忆原来如此的不靠谱)

12、很有可能我们的每一段记忆--哪怕是最清晰的--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包含了感官误并和错觉(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你记得得不一定是真实的。)

第三章

1、我们每次回忆的过程,都是记忆被有效提取,检查,重建并重新储存的过程(现在所记得的某件事,跟一开始发生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被简化了,记住了想记住的,是已经被润了色的记忆。)

第四章

1、记忆就像是一个录影机,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而HSAM的”回放“功能比我们的强得多罢了。(我们的录影机存储及回放功能比较弱?)

2、大脑中一直有一个开着的内置录影机和一个微型无线摄像头(感觉人类好像机器人)

3、你可以相象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来帮助自己理解,你最开始搜寻的记忆片断位于这张大网的正中央,与之联系最紧密的概念都位于围绕中央的最内环,编织紧密,最容易也最快被激活。(思维导图被称作脑图真的好形象)

4、遗忘是一个很美的机制,修剪掉多余的神经元联系,让大脑更有效的储存更重要的信息。(记得多,什么都记得住,不见得是好事)

读完这几章,最大的感觉就是无比烧脑,尤其是第三章的时候,概念和名词基本没听过,读起来很晦涩,摘录下来的少的章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什么可摘录的,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懂的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窗外月光 透过玻璃洒下一抹清辉 余光落映床头书角 若隐若现的文字 倘佯其间无精打采 书里的故事 指间合卷凝香 未眠...
    村外有溪阅读 401评论 5 5
  • 高中时,小小的宿舍住着十几人,晚过十点半,锁门断电,精力旺盛的我们,白天爬过题山卷海,夜里聊过半夜三更。尽管现在记...
    山贼爷阅读 136评论 2 2
  •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推荐大家看,属于自体心理学,武志红也推荐过,武志红的属于通俗普及型的,这本就是相对专...
    雪冬冬阅读 7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