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分析了囧妈关于情感的表达,总结了电影的卖点。接下来,我们要具体分析一下囧系列的套路,看看,到底,为什么满是笑点的囧系喜剧片,却一次不如一次
1.人物关系发生变化
从大老板,到企 业家小商 贩,再到亲戚,再到现在的母子,每一次,囧系列都在刻意拉近对立双方的关系,明确冲突,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越是亲近的人,就越只有人囧没有囧途,细节里一家人却故意透露着不协调的行为
2.立意拉高,囧途的逐年政 治正确
如果说当年人在囧途最后面用主人公徐峥对家庭的幡然醒悟,小 三的转身离开,为这荒诞的旅途点缀上些许理想化的家庭温馨的话,那么接下来,泰囧表达了要家庭要友情不要工作,港囧表达了要现实不要青春,囧妈表达了要亲情不要爱情,则仿佛变得儿戏了。先不说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情感大于利益的,当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然后一无所有,只剩下祈求亲情的原谅是多么残酷,这种先扬后抑的表达方式太隔应人了。如果说这也是囧的一大特色,那我们只能解释为低俗喜剧能登大雅之堂牺牲辩证关系的悲情政 治正确了
3.致命玩笑随处可见
人在囧途,就已经出现了大巴司机被主人公怂恿违规改运 输线路,撞 人纠纷,这类不好的表现方式。当然,因为当时拍摄的地点聚焦在村镇,情有可原,而诸如女骗子,宝强喝奶,绿皮假票也反映了当年素质有待提升;之后的泰囧做得比较克制,至少傻宝恶心的是主人公和黄勃,玩笑致命也并没有太出格的行为;但港囧就开始死灰复燃了,剧情里双主角干涉拍摄,一般文艺拍摄不清场封锁就算了,这还是带爆 破的,带刀 具的,随随便便就被路人拿起危险道具,最后徐峥铁头盔爆 炸,真不知道是在搞笑还是暗讽;在囧妈这部都2020年的影片里,还出现诸如主角不止一次扒火车,乱扔杂物,擅闯熊区,冰上行人,违规的地方层出不穷,
这不由得让人质疑,徐导演,既然你这不是动作片,那你这种夸张囧系列表演,能不能接地气?讲点社会逻辑?
4.笑点一次比一次低
这和第一点囧系列人物关系变化有关系。越是陌路人,越有笑料可挖,大家的旅途才是真正的囧,没人会预料到一对陌生人会有什么样的碰撞火花,如果说人在囧途,泰囧,除去人物演技水平,还因为是陌生人,保持着一种克制,老实人对社会人的憨厚,那么到了港囧,包贝尔饰演的傻亲戚,就只剩下囧,傻,没有憨了,笑不出,看到就想掐死断绝亲戚关系(事实上港囧主角一个养活大家庭那些个矛盾,三言两语根本没法调和,放在“都挺好”里才能体现漫长的解决之路);到了囧妈这里,就只有囧了。可以看到,囧妈这部片子里,当所有抖包袱都刻意聚焦在两个特定关系的人物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人物标签化,符号化,但这是现实喜剧,夸张的尬聊多了难免让人心烦。
可能是药神的成功,和港囧的失利,这两者对比让徐导演猛然有了危机意识,极力想借鉴前者的说教去改变后者的低俗。
5.题材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套路成为了掩盖不足的懈怠
囧系列可以说是最有套路的电影系列了。一个中年事业有成的大叔,在一次旅行(旅途)中遇到了一个卑微的人,不得不一起前行,或是陌生人,或是家人,相互之间的观念相差甚远,最后达到一个融洽共通点,情感爆发,从而幡然醒悟——人与人,比工作,生意,都要重要,要前者,放弃后者。我不想再对这种高大上的心灵鸡汤有任何贬低,事实上这些年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也走的是这种喜剧+大道理,亲情爱情胜于一切物质主义的套路,总体上是成功的,并无不妥
但对比开心麻花,在剧情创意上,徐导演明显就很放不开,夏洛特烦恼,以一个完全虚构的穿越展开;西红柿首富,更是以假如给你三天当首富你怎么办,尽显夸张之余,也为后面感情的流露限制出现频率,总的来说,喜剧就是喜剧,煽情戏码,只能最后展露,不能越俎代庖
可能是演员到导演的转变并不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身兼多职,徐导演早已对演技对题材突破分身乏力了,就只能强行通过加时长,加小插曲去充实这个空虚单调的主题。
有人说的对,囧妈的问题,不是演员不是完成度的问题,而是整个设定就是别扭的。如果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需要拿自己奋斗一辈子的东西,去换亲情,爱情,友情,我想,这种代价换来的感情,想必只能让人倍感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