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王铎
王羲之在书法领域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如果说谁的书法作品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那应该是莫大的荣誉了,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王铎不但与其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过“书圣”之势。
康有为曾说王铎的书法:“笔鼓宕而势峻密,真元明之后劲。”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讲:“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提醒小伙伴们文末有高清大图哦,一饱眼福吧。
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人,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在当时与董其昌齐名,素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博学多才,雅好诗文,书法作品又笔力极其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一不通,他的笔墨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
“后王胜先王”
有意思的是,王铎的书法可谓“墙里不香墙外香”,虽说在明清交际之时,王铎已有盛名,但真正将他推上神坛到的却是日本人。相传,王铎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捧着他的书卷爱不释手,自此在当时的东瀛衍发成一派专门模仿王铎书法的,称为“明清调”。
由于长期受华夏文明熏陶,小日本对书法作品还是剖有研究的,他们将王羲之和王铎划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并各自称之为“先王”和“后王”,在几经权衡比较之后,得出了一个在我们眼中有些骇人听闻的结论:“后王胜先王”。
“神笔”美名
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入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少年得志也造就了王铎桀骜不驯,心比天高的性格。明末时江南及其富庶,众多诗书传家的文人墨客喜欢在家中挂匾额,并上书“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口悬匾上书“才压江南”,如此心气可见一斑。
民间传说王铎入阁拜相之后,崇祯帝想请他写一幅“天下太平”的匾额。在楷书巨匾挂上大殿后,众人都齐声夸赞,突然间一个小太监发现匾额上的“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这才抬头细审,果然是如此。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大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了“大”字下方,写成了一个洒脱遒劲的“太”字。崇祯皇帝也不禁为之赞叹,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
自此,“神笔王铎”的大名传遍天下。
明末贰臣
王铎在艺术上的造诣广为人知,但是他本人的品行,却在当时为很多人所不齿。
王铎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礼部尚书之高位降清,在古人的理念中自然是“大节有亏”,无法原谅。受此牵连,他的书画作品在当时也渐渐地被许多人摒弃。
虽然,古往今来也有许多粉丝为王铎开脱,但毕竟是亏欠恩待自己的大明王朝一死,作为贰臣,王铎不仅有着强烈的负疚感,还一直承受着外界不绝于耳的严厉指责。朝代更迭之际,许多像王铎一样保全生命的大明遗臣,都被那种愧疚与负罪感,伴随着生命的最后几年。
在时人的描述中,曾记载王铎入清之后“至为颓废,似只求速死者。”他自己在《古怨》一诗中,还曾写道:“命在复何语,恩深感慨长。”
斯人远去,只留墨宝传于后人。
本文最后,拂去历史的尘埃,小伙伴们一起欣赏一下王铎的书法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