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羽依娜

01.
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还很小,父母会为我们操心很多,每个月有固定的零花钱,有什么问题找父母帮忙,不用去焦虑担心那么多。然而,等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时间好像突然间就走得很快,在别人眼里,自己已经不小了。
以前坐公交车,给小朋友让座,小朋友会跟我说,“谢谢姐姐”,可是,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小朋友开始对我说,“谢谢阿姨”。
以前到了过年便很开心,因为可以收到很多的利是,可是毕业后的那一个过年,伯伯跟我说,“你今年会赚钱了,我们不给你包利是了。”而自己也要开始包利是给长辈。
或许在父母的眼中,我们还是她们小小的女儿,她们还是总会呵护我们。可是,父母的呵护并不是我们长不大的理由。
02.
前几天,我妈的朋友李阿姨来我家吃饭,跟我妈半年未见,一见到面,两个人便聊个不停,我则在旁边默默地听着。
李阿姨有一个女儿,去年结了婚,女儿女婿跟李阿姨夫妇在同一座城市。结婚后,小两口搬出去外面住。等到周末,女婿跟女儿就会回家,跟李阿姨夫妇一起过周末。
婚后,两个人有自己的工作,工作比较稳定,工资也算中上水平,而且周末还经常回家。这样的条件,想必是很多女方父母期望的。可是,李阿姨却一直在吐槽她的各种担忧及不开心。
女婿的老家在乡下,女儿结婚后的第一个过年,便跟着女婿一起回乡下过年。乡下总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而且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做家务。女儿回去乡下,也帮忙做各种家务,可是,女儿无论做什么,她的婆婆总是看不顺眼,总是说个没完。而女儿也火冒三丈,跟婆婆吵起了架。
面对婆媳关系,女婿不知道如何处理,也没有偏袒自己的老婆。女儿觉得很委屈,便打电话来给李阿姨,边哭边讲着自己在那边的遭遇。大年头的,李阿姨的心情瞬间变得好差,没有心思过年。
李阿姨跟我妈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肯定对他们家不客气的。”
而女儿女婿闹得很僵,直到从乡下回来之后,在李阿姨跟李伯伯的调节之下,两个人的关系才渐渐恢复过来。
讲完了过年的这件事后,李阿姨没容我们插嘴,继续讲另一件事。
她说,女婿在结婚之前,有一段5年之久的恋情,可是最近,女儿看到女婿的通话记录里,还有跟前女友在联系。不容丈夫解释,女儿跟女婿闹翻了,然后哭泣着回家。
李阿姨很生气,也很心疼女儿。
我妈问:“那最后还是你们夫妇帮忙去处理这个事情吗?”
李阿姨说:“等女婿回来,我先生找他问清楚,女婿说,两人最近有电话联系,聊工作上的一些东西,但是,除了讲工作没有其他事情,可是,女儿很多疑,不容女婿解释,便闹翻了回娘家。”
接着,李阿姨说:“这个很正常啊,看到自己的老公跟前任联系,谁不会生气啊。”
整个对话聊下来,李阿姨一直在偏袒自己的女儿,觉得自己的女儿结婚后反而是受到了苦,所以一直很担忧,很心疼自己的女儿。
在我看来,李阿姨的女儿虽然结婚了,但是,并没有成长起来,还是像婚前一样,离不开父母的怀抱。虽然物质上基本能自足,但是,精神上却从未断过奶。
03.
在远离文明社会的原始部落,到成年的时候,孩子会参加成人礼。
他们全身被涂满红色的油彩躺在床上,旁边的人呼喊他的小名,唱着送别死者的歌曲,这意味着孩童的你已经死去了。
当告别结束的时候,孩子需要独立去完成一项任务,例如杀死一头野牛,到某座悬崖跳海等等。所有的这些任务,你需要完全的脱离父母、亲人,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你必须置身于真正的孤独,去独立完成艰巨的任务。
当他完成这个任务回到族群,人们会围着你欢呼雀跃,呼喊你成年的名字,这个人就此才算成年。
所有成年礼的形式是:告别孩童-----远离人群-----独自完成任务---重回人群。成长就是一个完整的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的过程。
可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成年礼,家长像拽着宝贝一样拽着我们。而很多人,就习惯这样子被拽着,直到结婚,也没办法独立,还是需要父母的参与,才能够过好自己的日子。
04.
我知道每对父母都很心疼自己的女儿,毕竟从小把她们呵护大,谁不希望结婚后女儿继续地被呵护啊。
我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儿女操心。但是,父母的操心,并不是儿女长不大的借口,家庭并不是儿女的避风港。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的人,却并未告别身上的稚气,结婚生子,却一直摆脱不了父母的怀抱。
人总是需要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不断去面对新的事情,渐渐地学会自己去处理、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渐渐地成长起来。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总是需要我们勇敢去面对,去处理,不要退缩,不要一有问题就想到父母,20多岁的我们,是时候长大了,自己的生活,请不要让父母替你承担。你的人生没人替你过,你只有自己长大了,才能更好的主掌自己的人生。
原创不易,请点赞鼓励。文章为依娜原创,转载请先联系作者本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