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招人,每个岗位每天的简历投递数都超过100份,面试了一些人员,发现有以下情况的直接不考虑。
1、年龄超过35岁的
2、初出社会,没有过任何一次工作经历的
3、26-31的未婚女性
审视自己,完全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以及规避风险。
1、超过35岁的人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固话,有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比较难以跟现有团队同频。
2、初出社会如果没有一次工作经历的话对于大公司是好事,但是对于小公司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小公司在福利、薪酬、工作环境、人员结构、社会尊重上来说比大公司还是逊色不少,初出茅庐对于未来世界还是比较向往,人员的流动性会比较大,可能人员刚培训好能够开始胜任工作的时候就走了。
3、适婚女生对于小公司来说就更是需要谨慎的事情,本来人员不够的情况下如果休长期产假,这份成本对于在中小公司来说不可忽视。
这时发现一个问题,在未创业之前完全未曾考虑的事情。
以前在工作的时候觉得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用技能的增长或者薪酬的提高,从而提高生活的水平。
现在才发现原来招人最先考虑的不是一个人员的技能,技能可以培养,而是一个人的意愿,以及公司尽可能少承担的风险。
那人都会老,原来没发现在35岁竟然已经是一个开始会被嫌弃的年龄,一直觉得我们的寿命至少可以活到90岁,30多岁只是人生的3分之一,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挥霍。
这也让我不得不思考,我现在做的事情重要吗,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什么才是对于公司,以及对于其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在5月份去地王广场的时候发现那里有很多空置的小铺位,里面很多都坐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们穿着西装,边上放着手提包,在刷着手机,早上9点就开始坐在那,下午6万后就都走了。
通过观察,他们应该都是疫情下的失业者,有些应该是某些公司的高管,可能刚失业不久,又不想让家人担心,所以每天还是照常出来上班。
我相信他们很多人也曾经都是行业的佼佼者,看着还是有点莫名心酸,也对未来增加了一丝忧虑。
社会想要放弃你的时候好像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怎么才能避免这个情况,
是更加努力的工作?
还是找出正确的方向?
现在社会上很多工作和技能如果不能做到行业顶尖其实是不具备多少长期竞争力的。
还是要尽量分出重复性的工作,尽量做创造性的工作,尽量把重复性的工作给分出去,在能够积累经验,创造高价值的关键节点上下功夫,如果一件事对于5年后的自己没有帮助的话就尽量不做,。
其次是关于人的研究,商业的本质其实是信息差的获取,各类的事物一直在高速发展变化,想要及时跟上确实特别难。
还不如把精力放一部分重心在研究人的上面,毕竟人一直没有怎么变过,都是趋利避害的,万事都是有原因的。
明天把最近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列出来,看看哪些是可以舍弃以及分出来的,哪些是必须要跟进的,让自己更加的专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