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无意间的一句话,对我的写作之路有多大影响

有一期《奇葩说》的节目中,一位心理咨询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伙子最近很苦恼,他来到咨询大厅,说自己的老板答应在某一个任务完成后给他一笔奖金,最后任务完成了,老板却把这件事忘了,他问心理咨询师,要不要向老板提?

其他心理咨询师纷纷认为他应该回去老板要钱,并且还给了他很多建议,可这位心理咨询师却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准备什么时候向老板要钱?”

小伙子说:“明天。”

“明天你一定会要吗?”

小伙子有些犹豫,“可能吧。”

在进一步了解之后,这位心理咨询师发现了事情的根源。原来是小时候别人抢走了他的玩具,他母亲看见了,骂他是废物。所以在长大后面对老板许诺没有兑现时,他也像是被抢走了玩具一样,他真正在乎的不是玩具或者奖金,而是没有被别人理解带来的痛苦。

五岁的事情,没想到对20年以后的他有这么重要的影响。

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小伙子先回家跟母亲详细谈一下,希望母亲能和他道歉,然后再去找老板要奖金。

在很多时候,我们处理的问题和方式潜移默化里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有时候甚至某个人对你说的一句话,你都会一直记得。

记得当年跟初中朋友聊天时,我说我在周岁抓阄的时候,抓到一支笔,然后朋友立即说,“你以后要当一个作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时对她的话没放在心上,因为笔又不仅仅代表作家,还有很多类似的职业。

可是今天回忆起来,我在想,或许就是因为她的那句话,我才选择走写作这条路。

我认为自己选了一条最难的路,写作这条路上所有常人无法体会的孤独和无助,除了和朋友倾诉,更多的是讲感情通过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读者都极其聪明,看一个人的文字就能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有心情是怎样的。

我的一个写作课老师,用别人评价他的话来说,“持续稳步不激进,有种得道高僧的感觉,总是对我们说要慢一点”。别人求快,他求慢、求稳、求细水长流;别人教写作都是“一个月快速教你如何写作”,他是“三到四个月你才会有一点小进步”。事实证明,对于基础比较差的我来说,学习了两个月之后才渐渐有一点写作的感觉,因为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我开始让自己走得稳一点,别人写出10万爆款文,又与我何干?学高僧打坐念经般保持稳定的输入和输出,急了,是悟不了佛道的。

今天发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前段时间我下载了一张橘猫的照片,结果发现我的猫越长越像照片里的那只。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我想今后我可以做两件有趣的事情:一是每天起床告诉自己“我离作家的距离只有一小步”,二是沉下心来印脚印,做一个匠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