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

      很久没有安静的坐下来读一本书了,尽管已经明显感觉到习得知识在脑海中的匮乏,审视现在的状态:工作尽力,而每天重复而繁杂的流程让我累觉不爱。生活想多陪伴孩子却不能不搬砖。生活的琐碎让本该透亮的心灵一层层蒙灰,精疲力尽却依旧挺尸,才意识到有太久没有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任他在角落里卑微疲惫。难道真如梭罗所说—大部分人是在平静的绝望中生活。可是身边依旧有那么多优秀的伙伴越来越优秀,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该追求的?工作是生存的基本,我们不能在享受工作带来的物质的前提下又抱怨工作带来的压力,但是真的就只有一种生存状态吗?我们内心呼唤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模样?

      关于幸福

      本书作者泰勒-本一沙哈尔将幸福模型分为四种模式    一  享乐主义型。  既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就如我们有时下班选择无止境的刷抖音短视频,忽略了这种享乐话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和做更多有意思事情的可能。  二  忙碌奔波型。这个更贴切于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受得教育和文化更容易让我们关注更远更大的目标,而忽略了沿途风景带给我们的获得感,同时也正是这种模式更容易使我们焦虑迷茫。这也正像我自己现在的状态,每天跟时间赛跑,没有觉知只有无止境的焦虑。

三  虚无主义型  这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想想这种状态就是自己孕产的一段时间,伴随身体还未恢复日夜颠倒和随时奶牛待命,一度头发一大把一大把掉,严重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衰弱,日子仿佛就那样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四  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就是有觉知的生活。不要问已经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是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就像梭罗所说  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 我想就是珍惜时间不要只是一味没有知觉的追赶。

关于探索幸福

    找到幸福最关键的是发现内心真正的需要。在这里作者用了四个圆,最里面的那个圆代表最幸福的选择。从外到里分别是能做的,想做的,真正想做的,最想做的事。

我按照能做的:教师  讲师  导游  健康咨询  开店  阅读  陪孩子。 想做的:阅读  旅游  养花  唱歌  讲师  咨询付费  陪孩子  真正想做的:阅读  讲师  陪孩子成长  旅游  咨询付费  有自己的工作室    最想做的: 阅读  陪伴孩子  咨询付费  有自己的工作室。  不断列举缩小的过程让我继毕业后第二次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而立之年,有了家有了孩子后再次探索我内心的幸福,真正想做的是即能陪伴孩子又能通过不断学习有向社会输出价值的事。这并不是消极怠惰,而是真正让时间发光。

    感谢而立之年遇见依旧想闪闪发光的自己。

  关于幸福的方法

          作者在这章介绍了幸福学习法,工作法,经营亲密关系。并提出了MPS法。M  meaning(意义)P  pleasure(快乐)S  strengths(优势)用三个关键问题来问自己    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这样能帮我们找到使我们幸福的工作,生活状态和亲密关系以及解决生活中很多的困惑。

      最后用托尼.施瓦茨的一句话结尾— 微小的进步好过任何野心勃勃却遭遇的失败。

      用幸福的方法带自己寻找有觉知的幸福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