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惠勤
下班了,汽车轻捷地行驶在春申湖路上,小渔儿最喜欢在这个时节掏一本书让我讲故事,这天,一反常态,说:“奶奶,让我来给你唱首歌。我们今天幼儿园学的。”听起来,小渔儿的话音有些兴奋,看来是不能扼杀她的表现欲了,我也兴奋地回应:“好啊,唱来奶奶听听。什么歌?”小渔儿自报歌名:“国歌!”
哇,一上来就这么高调,想起来这几天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看来,老师与时俱进,那倒是要领教的呀。小渔儿开始起唱:“起来,不愿做力力的里门。”什么怪词?!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让我立马出口相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一字一顿地唱,努力把口齿表达得最为清晰,小渔儿也有模有样地学,头一摇一晃,调门很有节奏,但对于词的发音显然跟不上趟,也难怪,一个才中班的孩子根本不懂歌词大意,自然学起来聱牙佶屈。看起来,小渔儿在幼儿园只是刚起步学国歌,但她的小心里有这个意识,想唱好,不过漏洞百般,笑话百出,当她唱到“冒着的力的跑活”我又急忙矫正:“不是的力的,是敌人的,不是跑活,是炮火。”我一纠,小渔儿就问:“奶奶,什么叫敌人?什么叫炮火?”我被这个爱问什么的小家伙拖进泥淖难以自拔,无奈,就只好勉为其难费力吧唧地解释,这一解释就是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国家叫日本,他们国家的人爱欺负我们,在我们中国杀了很多人,他们有时会用炮弹打我们,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打出炮弹的时候会冒出火来,就叫炮火。”
自以为已经做到尽心竭力,一口气讲下来也该消停了,谁知我一边唱下去,小渔儿一边还是不断地冒出新的问题,诸如什么叫民族,什么叫血肉,什么叫长城,什么叫血肉的长城,什么叫奴隶,哇塞,这些都要就地解决,简直不亚于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啊,而且,这种课是一对一地对牛弹琴,每回答一个问题就得从最形象化、浅表化的地方讲起,比如讲解什么叫民族时,我问:“妹妹看见过外国人吗,他们长什么样?”小渔儿说:“看见过白人,皮肤白白的,还看见过黑人,只有牙齿是白的。”呵,就从这里切入开讲吧,我说:“妹妹,世界上有很多种人,有白人,有黑人,还有我们这样的黄皮肤人。他们分成一个个国家一个个种群。像我们中国人中有很多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说中国话、吃饭用筷子,爱唱国歌,我们这些差不多的人聚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民族,叫汉民族。中国有好多好多民族,当时受到外国人的欺负,我们就要起来反抗,我们不要做奴隶。”
小渔儿问:“什么叫奴隶?”
“奴隶就是很多很多年前,有一部分人一直辛苦地干活,但还要受人欺负,吃不饱饭,为别人做牛做马,这类人叫奴隶。我们当时受日本人欺负,我们可不愿做这样的奴隶。”
“那,奶奶,什么叫血肉?”小渔儿又冒出一个新的问题,不过这倒好说,我抽出手来,用右手一边指点着左手一边解释:“我们人就是由这样的皮肉组成,里边还有血有肉,这就叫血肉,血肉代表我们人。”
“那什么叫血肉的长城?”小渔儿爱刨根问底,这一问可把我又一次推入一个难题坑,我硬着头皮先解释:“妹妹知道什么叫长城吗?”小渔儿傻傻地摇头,这下可好,可以任我天南海北地讲起了:“我们中国古时候为了抗击外国人的欺负,不让他们打进来,就在北方造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城墙,它像一条长龙从沙漠走到高山,从高山走到海边,全部是用厚厚的大砖头垒起来的,这就叫长城。它还经过了北京,等有时间的话,奶奶带着你去看看北京的长城。”话到此,小渔儿兴奋地鼓起了掌,而后还是紧紧地回到老问题:“什么叫血肉的长城?”我简直有点黔驴技穷,还是得硬着头皮把话延续下去:“妹妹,当时日本人打我们,我们好多中国人都不怕,我们一个个团结起来,就像连成了一道坚硬的城墙来共同抵抗日本人。”讲到此,我自以为已经水到渠成了,看看小渔儿却是一副云里雾里懵懵懂懂的样子,我又补方:“我们那么多人团结起来,敌人是打不垮的,我们手连着手心连着心,就像不倒的长城,我们就是血肉的长城,因为我们人是血肉组成的,但我们像长城一样坚定不动摇。”讲到这里,看妹妹很专注的样子,我意犹未尽,继续说:“那时候我们中国贫穷落后,所以受人欺负;现在我们中国可强大了,人们就不敢来欺负我们了。但我们还是要唱这首歌,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可以任人欺负的。”小渔儿不再追问,天知道她有没有弄懂,她又投入地开始一句句学唱,尽管怪腔怪调,听着令人捧腹,就这样一路回还到家,一路叽叽喳喳说唱到家。
前前后后三四天,家里一直萦绕着小渔儿的国歌声,每次她唱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助上一臂之力,及时进行纠正。突然在某天下班途中,小渔儿竟然全程唱完整了那首国歌。还说,被老师叫上台给同学们唱了,那种自豪感不由令人兴奋。不能说孩子已经全然理解了国歌的内涵,但最起码,孩子懂得那是我们中国的国歌,从小学会为中国而唱是一种必要,感谢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启蒙了这首庄严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