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而端午节最早的习俗是驱邪,送瘟神。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古时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又有“天中五瑞”之称。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而门楣挂艾草 菖蒲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寓意祈得家门安顺。
禁忌?也许大家和我一样有些不解。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在这一个合家欢喜的佳节,为何会有禁忌一说呢?
大家一定不知道,五月其实有“毒五月”、“烂五月”之称。
五月正是天地交感,万物生发生长的季节。那么人体在这个时候,也容易感染疾病。比如皮肤瘙痒,脚气复发等,一些感染类疾病,在这个季节都会复发或是加重。
在农村,这个时候,也是五毒出动的季节。五毒分别是:蛇、蜈蚣、蝎子、蜥蜴、壁虎。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在端午有洒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可以起到驱虫杀菌的作用。
毒五月,九毒日。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视五月为毒月,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如有“忌同房”、“忌讳造屋“、“躲午”、“忌打午时水”之类事项的忌讳,其实这是由于古时人们科学知识匮乏,这才让人们逐渐形成五月忌的观念。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以及 十四 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在古时候,更有妇人五月回娘家待一个月的习俗。在现在虽说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但以养生的角度来说,夏季正是人体容易内空的时候,所以节房事,忌消耗亦是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