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发布《国富论》之后,西方有了发展的理论依据: 大力发展市场,鼓励人口增长,开发殖民地,促进国家间贸易 (不惜发动战争)。显然大市场需要大量的人口,土地,国内市场,国外市场。
Perfect。 从此岁夜静好,美好生活应该可以期待了。
但是有一个小问题。
这个问题不算太严重,就是经济会时好时坏。 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不好的时候东西卖不出去,工人失业,资本家关厂。
举一个90年代美国GDP增长率的例子(增长率代表经济的景气,比个别数字比如价格等更有整体性):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在意, 后来事态严重了,有人开始研究这个事情。 出现几种观点:
1. “彩票论” - 有人统计,发现这事和俄罗斯发行的彩票有关系。俄罗斯彩票的最后一位数字是奇数经济就好,是偶数经济就不好。 所以,经济波动可能是个随机的事情,大可不必太在意。
也有人打比方:在戈壁滩上走一步,往下挖到一块石头, 再走三步,又挖到一块石头,再走五步,七步也一样。 问题是戈壁滩下面到处有石头,所以。。。
2. “政客捣乱论” - 有人说经济波动是政客弄出来的。 竞选前把经济搞趴下,竞选成功了再搞上去,这样就赢得政绩。
(2020年正值美国竞选年,情况好像是的 )。
3. “人性论” - 有人说这种波动是因为人性使然。 因为人消费东西会产生厌倦。肉吃多了就吃蔬菜,蔬菜吃多了就吃海鲜,全部吃厌了开始流行节食,节食了之后开始猛吃。。。 衣食住行都一样。
所以, 与其研究经济为什么波动,不如研究人为什么多变。。。大名鼎鼎的凯恩斯也持这种观点 - 消费波动造成经济波动,之后他发展出红遍全世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4. “资本家剥削论” - 马克思认为这是资本使然。资本家天性要压低工资,所以工人没钱消费。 工人反抗后工资提高,就有钱消费。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拉锯, 造成经济波动。
当然,最后工人会觉醒,不再谈判而是掀桌子。。。
5. “银行信贷论” - 这个观点比较专业,说好的年份是因为银行贷款多,钱多了大家敞开消费。还贷时间到了,大家节衣缩食。 著名投资人Ray Dalio同意这种观点。 他的一本书和视频挺有名。 https://www.sohu.com/a/220182957_99950452 ,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最后一位是我们今天的猪脚 - 熊比特。
熊比特全名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所以和熊没啥关系。 我们不如称呼他Peter吧。
在Peter想清楚之前, 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凯恩斯先生已经捷足先登,向全世界把原因解释清楚了,连解决方法都提出来了。
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 。 简而言之,他的法子就是做泥水匠,修修补补就可以解决问题: 消费太多经济太热就少发钱,消费不足经济不好就多发钱。
这个法子已经全世界通行, 我们以后会详细说(考虑到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程度, 我们不得不单独给他列一章)。
但是Peter对凯恩斯的说法非常不屑(你到底是经济学家还是泥水匠?)。 毕竟Peter要做的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一通猛想,终于产生了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很明显 : 就是他脑袋上的头发所剩无几 (见前图)。
第二个结果不太明显但是意义深远: 1939年,长达一千多页的《景气循环论》(Business Cycle)出版。
(待续)